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吳學明答中評:“與病毒共存”不適用於香港

http://www.CRNTT.com   2022-02-09 00:09:14  


香港選舉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政協委員、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主席吳學明(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2月9日電(記者 梁帆)近期香港疫情嚴峻,源頭不明個案增幅驚人,情況岌岌可危。自農曆除夕至今,單日新增確診數量屢創新高。據衛生署公布,2月8日本港新增625宗確診,還有898人確診者源頭不明。香港選舉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政協委員、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主席吳學明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部分人產生“與病毒共存”的想法是由於抗疫意識的逐漸鬆懈和開始輕視病毒的威力,並未顧及香港社會與不同群體的實際情況。

  隨著第五波疫情發展越來越嚴重,香港社會關於“動態清零”和“與病毒共存”之間的爭辯再度延燒,甚至出現撕裂狀態。對此吳學明指出,“與病毒共存”的想法不太理智,未顧及各個群體以及香港社會的實際情況。部分人產生“與病毒共存”的想法是由於抗疫意識逐漸鬆懈和開始輕視病毒的威力。他表示,雖然目前感染者中輕症患者佔大多數,但變種病毒Omicorn尚未完全輕症化,加上現時香港僅八成人口完成首劑疫苗接種,其接種率堪憂。若病毒大規模擴散,即表示一百多萬人有機會出現重症及死亡,屆時將對香港公共衛生體系造成巨大衝擊,加速香港醫療體系的崩潰,亦對經濟民生造成不可估計的負面影響。反之“動態清零”是國家常態化疫情防控的總方針,是科學有效的防控策略。

  吳學明稱,在近兩年的疫情陰霾下,粵港兩地難以達成恢復正常通關的決定,港人進入內地除了要有核酸檢測報告外,還須在指定地點隔離檢疫14天及家居隔離7天。兩年來封關對香港金融業、旅遊服務業、運輸與物流業等各行各業皆造成一定影響。此外,兩地青年交流、實習、就業及創業的進程嚴重受阻,某些已經參加了大灣區創業計劃的人士更是處於不上不下的困境。從正面角度思考,封關是對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韌性的考驗。兩年來,市民見證著香港在抗疫防疫工作上的進步、政策措施上的不斷優化、社會凝聚力逐漸增強以及“雲經濟”的急速發展。

  “近日第五波疫情確診個案數目激增,然而源頭不明個案佔大比數才是最讓廣大市民憂心的地方。”吳學明說,香港政府要加強個案追蹤、污水追蹤方面的工作,快速識別感染源頭,及時採取有效的圍堵措施,切斷傳播鏈才能重拾民心。我認為香港政府應該進一步檢視現有的檢測策略、增加病毒檢測能力、收緊社交距離措施、收緊公眾地方群組聚集的限制和將更多有機會造成疫情擴散的處所納入《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第599F章)的規管範圍。此外,政府亦要加強檢視“安心出行”的自動追蹤和強制採集數據方面的難題,思考擴大“安心出行”適用範圍,強制市民在進入超市、商場或搭乘交通工具時強制要求掃描“安心出行”的可行性,以全面追蹤個案源頭,加強疫情防控。

  吳學明強調,香港應該繼續堅持“動態清零”政策並達到常態化效果,亦要多參考內地防疫預警、疫情追蹤、風險控制的經驗,實施嚴謹的“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防疫政策,盡力遏制第五波疫情的進一步擴散,爭取早日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