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社評:解決香港住房問題要有新思維和新策略

http://www.CRNTT.com   2022-04-29 00:05:10  


籠屋(來源:文匯報)
 
  第一,聚焦“托底”,通過設置公屋“旋轉門”機制打破怪圈,把保障性住房資源留給真正的困難市民。

  公屋是香港很早就推出的一種公營出租房屋,是專門為低收入的基層市民所設置的過渡性保障住房。目前香港已有超過80萬個公屋單位,逾210萬香港市民居住在公屋。儘管如此,公屋依然供不應求,截至去年底最新公屋輪候時間已增至6年,再創23年來的新高。我們以為,公屋輪候時間逐年上升既與公屋新供應緩慢這一表面因素有關,背後還有兩個深層次原因:

  一是公屋“只進不出”的固化格局。事實上,每年特區政府能夠收回公屋的情況寥寥無幾,不少公屋富戶寧可繳1.5或2倍的租金也不願搬離公屋,還有不少公屋住戶家庭通過“公屋世襲”制度傳給下一代子女。

  二是公屋政策導致的行為扭曲。入住公屋被許多市民視為“人生贏家”,甚至有不少年輕人為了符合公屋低入息門檻要求,不惜放棄加薪升職機會也要加入排公屋大軍;而公屋住戶為了不失去居住資格,更是力保不要太努力而觸碰入息和資產上限要求。總之,既有消化不完的存量,又有不斷上升的“注水”需求,公屋陷入“越建越不够”的怪圈也就不足為奇。

  應該說,出現上述現象問題的主要根源在於缺乏“旋轉門”機制,基層市民將公屋視為解決住房問題的唯一“救命稻草”,沒有其他可以旋轉出去的更好選擇,抓住了自然就不會輕易放棄。因此,我們認為,要徹底解決香港住房困難問題,不只是簡單地解決公屋供應問題,更要反思並調整公屋制度,努力打破公屋固化怪圈,盤活保障性住房資源。一方面,要在公屋分配制度上向真正困難的基層群眾傾斜,恢復公屋作為保障性住房的原本功能,讓真正有困難的低收入人群入住公屋;另一方面,要為公屋住戶設置“旋轉門”機制,通過大量興建居屋為其搭建夠得上的置業階梯,並且鼓勵公屋家庭通過努力奮鬥,旋轉至居屋實現置業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