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 |
中評智庫:台灣突出的民粹主義現象 | |
http://www.CRNTT.com 2022-09-18 00:07:24 |
李登輝的“民粹威權”建立在民粹主義的基礎上,通過民粹主義來維繫其威權統治。這樣做一是可以依靠占人口多數的台灣人的民意來增強政治獨斷的合法性;二是可以讓人難以覺察到隱藏在民意下面的政治獨斷;三是即使遇到別人的質疑也會以多數人暴力的形式將其打倒。從這種意義上看,“民粹威權”帶有多數人暴政的特徵,衹不過,這多數人又是受到少數政治人物所操控的,最終還是服務於這些少數人的利益。 李登輝的“民粹威權”是台灣在民主轉型初期出現的一種特殊政治形式,它隨著李登輝的下台而不斷式微。李登輝建立這種體制的最終考量是權力和利益,“政治家都喜歡唱‘認同台灣,愛惜台灣,為台灣努力奮鬥’的贊歌,但是台灣普通民眾發現,那些所謂的‘新台灣人’往往是些‘愛權力無上的人’、‘愛金錢無上的人’。”⑫ (二)陳水扁的“民粹式民主” 2000年是台灣民主轉型中一個分水嶺,台灣出現了第一次政黨輪替,標誌著台灣民主進入了鞏固期。自稱“台灣之子”的陳水扁,在2000年3月選舉中獲勝,其主政時期,非但沒有擺脫原有的民粹主義動員方式,反而將民粹主義發展到了極致,以“愛不愛台”區分敵我,把民進黨裝飾成為“愛台灣”的本土黨,把國民黨稱為“賣台灣”的外來黨,不斷挑起省籍矛盾和族群衝突,從而達到奪取權力的目的;執政後又以“全民公投”的形式決定政策取捨和台灣的前途,並聲稱誰不支持“公投”誰就不是“台灣人”,以此煽動普通民眾非理性的民粹主義情緒。 民進黨是一個靠民粹主義起家的政黨,有著極強的草根性,其政治動員也具有很強的鼓動性和煽動性。民進黨執政以後,陳水扁領導的民進黨構築了與李登輝類似的“民粹威權”。比如傾向於繞開體制,直接訴諸台灣本省籍民眾,利用族群問題、統獨問題煽動民眾的情緒,從而在政治博弈中獲得優勢。不過,陳水扁的民粹主義還具有以下特點:⑴狹隘的民族主義,族群身分認同是陳水扁民粹主義的基礎;⑵話語霸權與語言暴力,台灣2004年“大選”中,陳水扁大打“認同”牌,以“愛台”與“賣台”的二分法割裂族群;⑶福佬沙文主義,民進黨政治理念的核心是一種福佬人沙文主義,即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建立起福佬人的統治秩序,“獨尊福佬人”,在民進黨看來,福佬人就是“台灣人”,閩南話就是“台語”。⑬ (三)民粹主義近年來的新變化 2004年以來,台灣社會對於其民粹主義的反思和批評趨於增多,台灣民粹主義的熱潮在整體上有所退卻,但這並不意味著民粹主義的銷聲匿跡。台灣民眾早已厭惡政黨惡鬥,台灣民粹主義由此出現了一些新變化。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與2015年的“反課綱運動”等民粹主義運動,儘管被認為是“學生運動”、“社會運動”,但卻盡由政黨、政治家在其背後進行人為操縱,這是一種隱性的政黨或政治家民粹主義。民進黨所操控的這些運動尤其是“太陽花學運”具有民粹主義運動的鮮明特徵。動輒以“人民”、“民意”、“民主”之名義,反對既有權力結構,甚至不惜對抗法治。2016年“大選”、2018年“九合一選舉”和2020年“大選”,民進黨不斷操弄“民粹選舉”。蔡英文上台後的這段時期,台灣民粹主義呈現出民粹威權主義、民粹選舉主義和民粹族群主義等多種變體,⑭呈現出明顯的“綠化”和“反中”特點。⑮近年來的民粹主義運動表明台灣民粹主義生命力的旺盛,同時也表明民粹主義潛藏於台灣民主政治的土壤中。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