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
張銘清:歷史機遇難得 緊緊抓住 | |
http://www.CRNTT.com 2008-12-30 14:01:00 |
“汪辜會談”邁出歷史的一步 李登輝上台之初,由於羽翼未豐,還不敢背離“兩蔣”時代的一個中國的大陸政策。1990年10月7日還成立了以“決策諮詢國家統一大政方針”為職能的“國統會”,並於1991年2月23日制訂了“國統綱領”,作為“未來大陸政策的最高指導方針”。“國統綱領”把“促進中國統一”寫進“綱領”。李登輝並稱“中國統一的契機已經展現”。1991年12月26日還成立了“國家統一促進會”,以研究“國家統一”、“國家建設發展”為宗旨。 對台灣當局的這些做法,大陸方面表示了歡迎的態度。1991年3月18日《人民日報》還發表了題為《評台灣“國家統一”綱領》評論員文章,表示:“我們樂見台灣當局認同促成祖國統一,也寄望台灣當局能摒除幻想,以務實的態度,積極發展兩岸關係,擴大兩岸交往,以利於祖國統一。”肯定了“這個‘統一綱領’,對兩岸人民盼望已久的‘三通’、交流、高層互訪以及協商統一等作了有意義的表示,這不失為一種順潮應勢之舉”。 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和巨大壓力下,台灣當局的“三不”政策,再也堅持不下去了。《告台灣同胞書》發出的打破兩岸長期隔絕藩籬的呼籲得以實現,兩岸隔絕狀態終於被打破。伴隨著兩岸的探親潮,兩岸人員往來和各方面交流勢不可擋。但是由此而來的兩岸交流交往衍生出的許多具體問題和突發事件不斷出現,亟待妥善解決。這就使兩岸的接觸與商談形勢出現了新的情況。 1990年11月21日,台灣成立了海峽交流基金會,並於1991年3月9日開始運作。為了便於與海基會聯係、商談,1991年12月16日,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成立。 海協會成立後,與海基會進行了多次聯係和商談。1992年10月27日至29日“兩會”工作性商談,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的共識(後簡稱“九二共識”) 。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1993年4月27日至29日,海協、海基兩會進行了舉世矚目的“汪辜會談”,並簽署了四項協議。 “汪辜會談”是1949年以來,兩岸高層人士以民間名義進行的最高層次的會談,其影響遠遠超過了會談成果的本身。江澤民在評價“汪辜會談”時說:“汪辜會談是成功的,是有成果的。它標誌著海峽兩岸關係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汪辜會談所以取得成功,主要是因為反映了海峽兩岸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僑胞和廣大華人要求兩岸接觸商談、共同合作、發展經濟、振興中華的願望。”(1993年5月7日《人民日報》) 台灣方面也認為這次會談“跨出了兩岸接觸的第一步”,是“兩岸民間交流邁向制度化的里程碑”,“是近半個世紀以來兩岸關係從對峙走向和平統一的一個重大發展關健。”“汪辜會談”的成功舉辦並取得成果,對擴大兩岸經貿與科技合作、人員往來和各項交流產生了積極作用,為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氣氛,同時也宣告了台灣當局“三不”政策的破產。 但是,“汪辜會談”以後,“兩會”商談卻難以繼續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台灣方面拒絕討論政治問題。盡管江澤民等大陸領導人多次呼籲兩岸進行政治談判,均遭到台灣當局的拒絕。直到1999年7月,李登輝拋出“兩國論”,徹底破壞了兩岸接觸商談的基礎。 “台獨”分裂 關閉機遇之窗 李登輝在地位穩定後,逐步背離了“兩蔣”時代的一個中國的大陸政策。他從就任時信誓旦旦地保証“一個中國的政策,而沒有兩個中國的政策”,一步步走向“一國兩府”、“一中一台”,直至1999年拋出了“兩國論”。 對於李登輝的分裂活動,我們一直保持警惕,並進行了堅決的門爭。1993年9月,中國政府發表了《台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白皮書。1995年1月31日,江澤民發表了《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門》的重要講話,提出了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促進祖國統一的八項主張。這些文件都闡明了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和“台灣獨立”的立場。但是,李登輝繼續堅持分裂立場,並且變本加厲地跑到美國,到國際上制造“兩個中國”,進行“台獨”分裂活動。至此,李登輝已經徹底暴露了其“台獨”分裂的真面目。 由於李登輝的“兩國論”破壞了海協、海基“兩會”商談的基礎,海協中止了與海基會的第二次“汪辜會談”的預備性磋商,汪道涵會長1999年秋訪台的計劃被迫取消。中國政府和人民為捍衛國家的領土和主權完整,從1995年6月至1996年3月,在政治、軍事、外交、輿論等方面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反分裂、反“台獨”的門爭。 反分裂、反“台獨”的門爭,沉重打擊了“台獨”分裂勢力,使廣大台灣同胞認識到“台獨”的危害。也使國際社會看到了中國政府和人民為捍衛國家的領土和主權完整的堅定決心。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