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鄭永年:中國應慎防內生型金融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09-03-10 09:38:51  


 
  如果貨幣政策過寬,貨幣供應量過大,很容易導致過度投資。4萬億或者更多的財力的不合理配置和使用的監管不嚴,很容易導致銀行壞賬遽然增多,從而觸發自身的金融危機。這種擔心並不是多餘。已經有地方政府因為應付危機心切,開始放鬆對企業貸款的條件。

  這也就是為什麼這次兩會期間已經有很多人對4萬億的去向和用途表現出極大的關注。4萬億有可能釀成形形式式的腐敗。這里可以有直接的腐敗,例如化公為私,直接貪污,把公共工程建設費用通過不同形式落入私人口袋。也可以有間接的腐敗,就是腐敗工程,豆腐工程。

  在中國,更要注意的是“合理”的腐敗,這往往表現為無用的工程,就是總理溫家寶所說的,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

  人們可以從日本找到很多這類例子。在很多年里,日本政府企圖用人們稱之為投資“不知道通向何處的橋梁”工程來刺激經濟的發展。結果,公共工程越建越多,但經濟狀況反而越來越糟糕。

  從中國以往的經驗來看,如果中央政府不能採取有效的措施,這三種腐敗都會發生。而這些腐敗不能阻止,不僅會觸發金融危機,而且也會引發政治危機。

  在經濟發展上升時期,因為多數人的生活水平都能得到相對的改善,人們對腐敗的容忍度就會高一些(儘管無奈)。但在危機時期,當生活走下坡路的時候,人們就很難容忍腐敗,尤其是大規模的腐敗。

社會制度的基礎建設尚未健全

  中國政府要扶持的另外一個重點,就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出口產業。在中國,這兩方面往往是同一件事情。

  中國成為出口大國主要是因為廉價勞動力,而非技術或者資本。要應付就業和維持出口,政策的支持是需要的。但另一方面,出口的下滑不可避免。

  因為是西方的危機,西方沒有了進口的需求,或者因為貿易保護主義限制中國的出口,那麼中國作怎樣的努力都很難刺激出口。

  同時,出口的下滑也並非全是壞事。這次金融危機中,包括日本和亞洲“四小龍”在內的所有出口導向經濟都出現了很大的問題。這是需要人們作深刻思考的。

  像中國那樣的基於廉價勞動力、廉價土地、低技術、高能源消耗之上的出口經濟不可持續。實際上,廣東省政府在金融危機之前,就開始要對珠江三角洲進行產業升級。

  產業升級免不了一些工廠的倒閉和工人的失業。在任何國家,產業升級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從長遠來看,要達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就不得不這樣做。

  從這個角度看,中國政府扶持勞動密集型的出口產業仍屬重要,但也必須避免又回到老路上去。提出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一些人一直在批評廣東省產業升級的做法。

  要有效應付實體經濟危機,中國必須把重點放在投資不足的領域,即基本社會制度設施的建設方面,包括醫療保險、社會保障、教育和環保等等。

  筆者多次論述過,中國可持續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就是建設內部消費社會。而內部消費社會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能够建設成,主要是因為中國還沒有健全的社會制度的基礎設施。

  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的中央政府還必須努力把更多的財力放在社會制度的建設上。建醫院和建學校和建那些“不知通向何處的橋梁”同樣能够解決就業問題。

  儘管同樣是基礎設施建設,但前者對消費社會的建設、對可持續經濟發展要有效得多。有效應對金融危機很有必要,但同時也要考量金融危機之後的長遠發展道路。

  (作者是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