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鄭永年:中國改革,解放思想仍是關鍵

http://www.CRNTT.com   2009-05-07 11:32:49  


 
  第三個相關的因素是改革的動員機制問題。現在的情況是,即使有了明確的改革目標,但也往往缺少資源動員,或者說改革者不敢去作改革動員,改革要不就實行不下去,要不就成為一紙空文。

  這和鄧小平時代的改革形成非常明顯的對比。在鄧小平時代,一旦目標確定,就會盡一切可能去動員資源。改革開放初的農村改革是這樣,特區政策也是這樣,南巡之後的大規模的經濟改革更是這樣。

改革太依賴官僚機構自身

  在所有這些過程中,改革者都盡最大的努力把中央、地方和社會的力量都動員起來,用改革力量來克服阻力,用改革力量推進改革。

  相比之下,現在的改革太過依賴於官僚機構自身。官僚機構自己設計改革,自己實施改革,所以不可避免造成“左手改革右手”的局面。這樣,改革往往陷於無限的既得利益的博弈,改革成了各方爭取更多利益的工具。

  這樣的改革顯然沒有巨大的動力,改革更成了犧牲品。這些年的社會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就陷於這樣一個僵局。在科學發展觀的主導下,社會改革已經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了,也有足夠的財力來作改革,但可惜的是,改革作了一些,就是推行不下去。

  與鄧小平時代比較,今天的中國擁有更大的改革資源,至少從財力上來說是這樣。同時,也說明了今天中國具有了更大的能力來吸收消化改革所產生的負面效果。

  不能進行有效的改革動員也與思想不解放有很大的關聯。不僅在進行怎樣的改革方面要思想解放,更重要的是要在動員和實施改革方面進行思想大解放。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利益已經多元化,方方面面的利益變得十分複雜。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不能動員從政府到社會的各方面支持改革的力量,改革就會很難進行下去。

  面對中國社會無窮的問題,改革不能成為既得利益者之間的一場利益遊戲。作為改革主體的執政黨,如果不能有效動員充分的社會支持來進行改革,這個主體地位就會受到挑戰。

  如何動員社會力量,解放思想是關鍵。現在很多人並沒有理解思想解放的真正意義。任何一次思想解放,都會產生“雜音”,或者是各種利益的“聲音”或者是基於烏托邦的“聲音”。對改革者來說,可怕的並不是多種聲音的出現,而是一旦出現這些聲音,思想解放就戛然而止。

  更可怕的是不知道怎樣進行真正的思想解放。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依靠的是有效的思想解放來突破改革禁區和尋找改革的突破點的。如果思想危機依然繼續,改革就會很難突破禁區,很難找到突破點。這樣看來,在改革開放三十年後的今天,解放思想仍然是中國政治議程的第一要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