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台灣第三勢力有政治空間嗎?

http://www.CRNTT.com   2009-08-18 00:38:32  


 
  周奕成:特殊的歷史造就特殊的台灣政制

  台灣兩大黨能夠如此堅強,有兩個因素,一是歷史的因素,二是制度的因素。台灣的歷史因素非常特殊,就是兩個社會的歷史:從1945到1949年開始,200萬人跟著大陸政府的軍隊到台灣來,這之前台灣是只有600萬人的社會。

  在人類歷史上,很少有例子是在短短幾年之內,就有這麼大規模的社會結合,這產生了很大的衝擊。雖然今天看起來這些衝擊年代久遠,但實際上60多年並不久,當時產生的衝擊與矛盾至今還存在。台灣戰後60年來的政治發展主軸基本上就是兩個社會間的發展與矛盾,並造就了今天台灣的政治體制。

  第三勢力存在的必要性

  第一,調停“民主內戰”。由歷史來看,台灣兩個社會曾經有過衝突,也有許多共通性與共同利益,但由於過去的鬥爭,兩邊一直否認有共通性存在。因此,第三勢力有必要調停這個“民主內戰”。也就是說,雖然是在民主制度下所進行的鬥爭,但是激烈的程度卻好像是在打一場內戰,一定要有一個新的力量重新塑造台灣這個共同體。

  第二,強化台灣社會團結。台灣現在的兩大黨,在相當程度上都是既得利益者,社會有許多民意無法表達,新的力量就是要表達過去無法發聲的利益、一些進步的想法與少數的觀念。

  第三,扮演兩岸的對話者。國民黨與民進黨都很難處理兩岸問題,道理很簡單:一個是內戰下的政黨、一個是冷戰下的政黨,不管統或獨,他們的思想都是在冷戰期間形成。在那個時代,國際關係與現在不一樣,台灣的言論自由也與現在不同。

  比如說,那時的“台獨”大佬怎麼可能知道台灣現在要怎麼走?為甚麼我們要遵循他們在50、60年代為台灣所想出來的路?同樣,統派也是如此,而且他們的思想更古老。所以,我認為要突破兩個社會的對立,必須要靠新的對話者,國、民兩黨無法做這件事情,我相信大家會愈來愈清楚這個情況。

  應該透過制度改革讓小黨有生存空間

  剛剛陳茂雄教授說“修憲”不可能,我不敢這麼說,但要“修憲”真的很困難;而我也同意李勝峰秘書長所講的,那個機會或民意會愈來愈大,因為現行制度的缺點,大家會愈看愈清楚。

  不管可能性如何,這都是一條非走不可的路。馬英九說2010年要檢討“修憲”,我認為整個社會要給予他非常大的壓力,讓他去掌握這個機會。“修憲”要修甚麼呢?

  第一,總綱不動,這應該是現實“修憲”的前提,一動不但內部不會通過,台灣也會面臨非常大的國際壓力。

  第二,內閣制的內涵與精神,包括恢復“立法院”對於“行政院長”的同意權、“立法委員”可兼任官員、“行政院長”的副署權等。

  第三,聯立式的國會選制,我們現在的單一選區兩票制是日本式的,但我們應該改採德國式的,也就是說用政黨票決定各政黨在國會中的總席次。

  第四,應該增加比例代表的席次,現在我們的比例代表只佔總席次的1/3,按德國模式應該提升為1/2。

  第五,我們上次“修憲”犯了一個嚴重錯誤就是席次減半,席次變少就是對小黨不利,“國會”的席次應該要合理增加,而增加的部分應該在政黨比例上面。

  最後,還有一個最嚴重問題就是“修憲”門檻,我們現在的“修憲”門檻,實在是高到幾乎是不可能修的程度;即使有強大的民意,“修憲”仍然非常困難,這是非常不合理的事情,必須藉由這次“修憲”降低。

  因此透過制度改革的方式,讓小黨有生存的空間,因為這次就算有某個小黨通過了5%,下次他還是無法通過,無法形成一個有意義的累積,每過一次都只是僥倖而已,制度改革是絕對必要的。

  第三勢力的整合暫時困難

  再來是有無可能出現第三勢力的整合者?在我看來非常困難。現在台面上的人物,出身非藍即綠,不管是誰出來,都會予人藍綠的觀感,讓人民覺得不是真正的第三勢力,所以還是得透過幾次的選舉,讓選民來決定誰是新的整合者,看誰會為新選民帶來希望。其中最關鍵的,是新勢力或新政黨的人才素質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