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悲情謝幕——最後的代課老師

http://www.CRNTT.com   2010-01-21 11:28:01  


吳惠蘭在輔導她的學生
   
  2006年,教育部提出,為提高農村教育質量,要在較短時間內,將全國餘下的44.8萬人的中小學代課人員全部清退;對於其中學歷合格、素質較高、取得教師資格的代課人員,可以通過考試取得正式教師資格。
  
  渭源縣自2006年開始大規模清退全縣五百多名代課教師。王政明老師被清退後,他所在的甘肅渭源縣數百名代課教師也經歷了相似的命運。南方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現在全縣還留在工作崗位的代課教師僅有100人左右。
  
  被清退的數百名代課教師,經由他們爭取,今年縣上給他們發放了300至800元不等的清退費——這類似於下崗工人的買斷費,但只是後者零頭的零頭。而王政明被清退時,一分錢都沒給。
  
  甘肅乃至全國的很多地方都在像渭源縣那樣清退代課教師。除了重慶等少數地區,代課教師的不少優秀代表並沒有被轉為公辦教師。他們有的被以微薄的清退費打發走,有的依舊以“臨時工”身份堅守在農村基礎教育第一線。
  
  代課一生,清貧一生
  
  王政明的辦公室沒有多餘的什物,他收拾起那把斷了弦的二胡,回到了離學校只有一箭之地的家中。這一方斑駁的木頭被置於衣櫃頂,從此塵封。
  
  以前,每當課餘,學前班的尕娃娃圍坐在王政明周圍,他用二胡拉奏起《在那遙遠的小山村》。這樣的旋律於今絕矣。
  
  他前後教書近半個世紀。他說:“村子里孫子輩的是我的學生,父母輩的是我的學生,爺爺輩的也是我的學生。”他一共培養了八十多名大學生,包括他的兩個兒子。
  
  1958年,王政明以代課教師的身份,創建張家堡小學,一人撐起一個學校。“文革”期間,為了護校而屢遭生產隊長報復。1982年,他儘管被鑒定為“教學效果顯著,是我校的教學骨幹”,但卻被人在造册材料上作了手腳,與轉正失之交臂。他黯然離校。
  
  1985年,學校教員奇缺,王政明再次被召回。他的工齡也只能從這一年起算,再無緣轉正公辦教師。
  
  國家開始給鄉村教師發工資的時候,他一月拿13元,公辦教師拿32元;公辦教師工資漲到40元時,他拿17元;等到他的工資漲到40元時,比他小幾茬的公辦教師工資都1200、1300元了,是他的二十多倍。每次發工資,會計總是偷偷地把40元錢塞到他的口袋里。
  
  直到2006年,他和渭源其他代課教師的事跡被報道後,他拿了半年120元的工資。
  
  因為同工不同酬,同為教師,卻和月工資一兩千塊的公辦教師地位迥異,代課教師已習慣被村人歧視和嘲笑了。“這些年最難受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從小跟著自己被人看不起。”為了保兩個兒子讀書,這個經常苦勸村民一視同仁讓女娃娃讀書的老教師,忍痛讓自己的女兒輟學在家務農,至今他都覺得愧對後來遠嫁陝西的女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