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經濟尚未到達“劉易斯拐點”

http://www.CRNTT.com   2010-08-15 07:54:07  


 
  日台韓等國家和地區經歷“劉易斯拐點”簡況

  文章稱,一般研究認為,日本、台灣、韓國經濟相繼於上世紀60年代、60年代後半期至上世紀70年代初、80年代出現劉易斯拐點。

  日本:

  1960-1961年間,日本勞動力的供求關係發生了逆轉,供求關係的變化加速了工資的上漲。日本產業總體工資上升率1955-1960年間平均為5.6%,1960-1965年間則達10.4%。從1955年至1965年,日本產業總體工資幾乎翻了一番。在城市化方面,日本1960年的城市化水平約為63%。

  1959年日本推出最低工資法;1960年開始推行全覆蓋式的社會保障政策,實現全民醫療保險和全民年金保障;為扶持弱勢企業設立農業基本法和中小企業基本法;1963年,日本政府發表《關於產業結構的長期展望》,推出以重化工業為發展方向的產業調整政策;企業逐漸開始實行年功序列制,以防止熟練工人的跳槽,並於1970年開始推行職業訓練基本計劃。

  台灣:

  在1967年之前,台灣企業的招聘人數小於勞動者的應聘人數;此後,這一現象發生逆轉,全社會出現招聘人數超過應聘人數。台灣經濟也由此從勞動力供給過剩開始轉為供不應求。在工資方面,在上世紀60年代後半期之前,台灣農業部門日雇傭勞動者的工資基本保持平穩的上升態勢;之後,農業部門日雇傭勞動者的工資上升速度開始加快。此時,台灣的城市化率約為62%。

  面對勞動力相對不足的局面,台灣當局主要採取了如下措施: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大力推行技術創新政策;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加大對外,尤其是對大陸的投資力度;治理通貨膨脹;提高人口素質,以質量代替數量。

  韓國:

  上世紀80年代初,韓國開始出現勞動力相對短缺的局面。與此相對應,自1982年後,韓國製造業工資開始出現大幅增長。特別是在1986年-1990年的5年間,其製造業工資平均年增長率高達21%。在城市化方面,韓國在1980年的城鎮人口比例約為57%,之後迅速超過60%。 

  上世紀80年代,韓國政府針對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及國內經濟變動的新形勢,提出“穩定、效率、均衡”的發展方針,力求在結構調整中求發展。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韓國政府將“科技立國”方針作為重點。在1981年-1987年的全鬥煥任總統時期,韓國進入工業化成熟期,在1985年之後開始逐步推行此前已經進行立法的全民醫療保險、國民年金和最低工資制等三項措施,注重社會保障體系的全面建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