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吳敬璉:政府抓經濟應該有管有放

http://www.CRNTT.com   2010-09-29 08:05:29  


現在全國都在組織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政府仍應起到一個領導者的作用。
  中評社北京9月29日訊/當前,從全國範圍來看,政府職能轉變的問題還是比較大的。以往的教訓是,每次談及轉變,總是由政府來定規劃、定重點,然後政府來組織項目,組織人力、物力,定項目、定目標,然後技術攻關,再由國家的企業或者國有企業來進行產業的轉化。其結果是,從一開始,人們制定職業性計劃時往往就很難掌握全部信息,政府組織研究、攻關的效率也很差。

  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吳敬璉文章稱,改革開放之初,我們的科學、技術、發明遠遠落在外國人後面。但是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情況已經極大改觀,現在的科學和技術人員數量世界第一,研究和開發經費世界第二,有相當一部分技術發明接近世界前沿水平。但是相關的產業化卻是步履維艱,沒有發展起來。有一些商品化、產業化了,但卻像“小老頭樹”,老長不大。究其原因,在於體制。

  目前,中國市場主體面臨四大體制性障礙。第一是政府配置資源的權力太大。第二是把GDP增長作為政績好壞的主要考評標準。第三,我們的財政體制不管是收入方面還是支出方面,都要求各地政府官員把GDP搞上去,把量搞上去。收入方面,稅收的一半是增值稅,而且是生產型增值稅。生產型增值稅是跟物資生產部門直接聯繫的。支出方面,中央責任過度地下放給了地方,一個是義務教育,一個是社會保障。有70%以上的支出責任在縣級財政,更早時甚至在縣以下。這就使得地方政府官員想盡辦法增大經濟總量,而不考慮效率。第四點則是資源型生產要素的價格太低,電價、地價,現在還有外匯。這些生產要素價格太低,等於鼓勵用粗放型的方法來增加GDP。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