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儒家能成為一種民間信仰嗎?

http://www.CRNTT.com   2011-02-03 08:48:17  


 
  眾所周知,儒學在中國古代社會扮演了意識形態的角色,至少表面如此。雖然在古代,儒家與佛、道合稱三教,但在大多數時候,儒家因為與現實政治社會的密切關係而實際地位遠遠高於佛道兩教,儒家也因此從不把自己看做像佛道那樣的宗教。這個情況,當明代中葉傳教士利瑪竇作為一個外國人來到中國,立刻就觀察到了。最初,利瑪竇根據自己的歐洲經驗,以為僧侶地位很高,所以以僧侶的面目示人,中國人也習慣性地把他當作一個從西土來的 “洋和尚”。很快,利瑪竇發現,在中國受人尊重的不是僧侶,而是那些儒生—“士”,他就改變裝束,跟儒生打成一片,隨後得以進入中國社會主流,他自己也被中國士人尊為“泰西儒士”。

  中國歷史上曾經有一個短暫的時期,儒家的地位下降到跟佛、道,還有外來的耶教(聶斯托裡)、回教一個層次,都需要到政府那裡登記注册,所謂“占籍為儒”,成為一種特殊的“儒戶”,與其他宗教徒一樣享受政府給予的優惠。那是蒙古人統治中國的元朝。然而,即使是在元朝,由於漢族知識分子的不懈努力,最後也促成蒙古統治者恢復一度中斷的科舉考試,並將程、朱等理學家的著作定為考試指定書目。也就是說,在儒家處於低谷的時代,儒者也沒有放棄努力,要將其推上國家意識形態的寶座。

  讓儒家自己感到有必要建立宗教,是在晚清,當時,康有為認為,國家面臨被列強瓜分的危機,而儒家也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所以要保國保教。康有為向光緒皇帝上書,要求將孔教定為國教,以便與外來的耶教抗衡。隨著政治風雲變幻,康有為的孔教計劃在中國本土流產,在海外卻借華僑之力得以開花結果。事實上,今天只是在馬來西亞這些華僑比較集中的地區,孔教才是經國家承認的合法宗教信仰。換言之,真正合法的孔教徒也只有中國本土之外才存在。可是,在那些地區,孔教不是康有為所設想的什麼國教,而不過是華人為免於宗教歧視所採取的一種自我保護。不妨說,孔教存在之處,恰恰是孔教處於社會邊緣之時。

  今天,在中國內地,有政府支持的孔子基金會、國際儒聯,也有在民政部登記的合法社團中華孔子學會,但就是沒有一個像佛教協會、道教協會、伊斯蘭教協會、基督教協會那樣性質的儒教組織。因此,在這次曲阜教堂事件中,讓儒者甚覺尷尬的是,竟然沒有一個合法的可以代表儒家(儒教)的組織出面跟政府交涉,只能採取最原始的動員方式—征集簽名,最初簽署反對書的十學者是以個人身份出現的,而一直在推動抵制運動的則是若干儒家網站(比如“儒家中國” )。在討論中,已經有人提出,要盡快將建立儒教組織(比如儒教協會)的問題提上議事日程,要爭取儒教的合法宗教身份。

  儒教協會這樣的組織不是不可以成立,問題是:儒教協會不會滿足於只跟其他宗教協會平起平坐的地位。從這次討論中儒學者發出的聲音來看,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有意無意將儒家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將儒家與中國文化身份等同起來,甚至將認同不認同孔子作為通過中國人身份驗證的一個標準。僅僅作為一種民間信仰,儒家,至少很大一部分儒家信眾,是心不甘情不願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