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農業改革模式亟需頂層設計

http://www.CRNTT.com   2011-03-20 08:52:10  


 
  二、頂層設計應當明確支持工商資本下鄉,進行適度規模經營。長期缺乏科技創新、資本投入和產業提升,導致農業基本上靠天吃飯。

  以農戶為經營主體的傳統農業,根本無法承受經濟社會發展之重,十分有必要引進工商資本進行適度規模經營,讓工業反哺農業能夠真正落地,引工業之水灌農業之田。對工商資本下鄉總拿不定主意,只會造成弱勢的農業走不出困境。

 在這個問題上應當導向明確,措施過硬,行動堅決。在山東安丘,同樣是種菜,從引導農民種什麼,到培訓農民怎麼種,一批企業家在這里制定了33個生產規程、200多個國際生產標準,建起了50萬畝標準化蔬菜基地,產品源源不斷走向世界。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農民手里沒錢,農民在過去60多年為工業化無償奉獻了30萬個億,其中75.1%來自工農業產品價格剪刀差,13.2%來自農業稅,11.7%來自銀行儲蓄。在過去30多年里,農民還為城市化被強制剝奪了土地級差收入30多萬個億。解決三農問題,需要下決心糾正“先工業、後農業,先城市、後農村,先市民、後農民”的習慣性做法。筆者了解到,下鄉的工商資本90%以上都是民營企業,他們之所以選擇下鄉,是因為壟斷性行業擠壓了他們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因此,對這些企業家應該高看一眼,厚愛三分,傷害他們本質上就是傷害農民。

  在沂蒙山老區了解到,一畝地的花生仁產量在250公斤上下,出油率為50%左右,某食用油企業能夠產出100多公斤的食用油,比大豆、菜籽高出兩倍還多。但由於花生沒有補貼,在價格上也是隨行就市,老區農民好多年不敢種花生,該食用油企業自然也就吃不飽,設備閑置率高達40%以上。

  道理是明擺著的,給花生補貼有利於提高老區和貧困山區的農民收入,有利於開發貧瘠乾旱地區的非耕地資源,有利於保障中國食用油50%的自給目標。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國內外市場連成一體,農業國際競爭已不再是初級農產品的競爭,而是整個產業體系的競爭,分散的農戶很難應對這種大風大浪。類似“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的模式,筆者認為是發展現代農業的根本出路所在。

  三、頂層設計應當圍繞縣城和重點鎮建設,讓農民過上和諧、富足而有尊嚴的生活,直接體現新農村建設的總體水平。

  以“新農村建設”為切入點,應該說這個脈號得很准,但不足之處在於,儘管文件提出了指導性的20字方針,卻沒有告訴村兩委幹部和農民做什麼、怎麼做,也沒有說清新農村與小城鎮建設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這幾年各地搞的“新農村建設”典型,通常原有經濟實力很強,有的搞鋼鋁大型企業,有的吃礦山資源老本,很少是真正從土地上站起來的。比如,個別典型主要靠大工業起步,又憑借資本優勢在房地產等領域擴張,兼並了周圍的10多個村莊。一旦處理不好利益關係,就有可能造成中心村受益,被兼並村受窮。這種情況應加以疏導和防範,否則很容易產生矛盾和衝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