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陳志武:怎麼看人民幣升值?

http://www.CRNTT.com   2011-05-13 08:53:11  


 
民間消費推動增長為何這麼難

  根據《賓夕法尼亞大學世界數據庫》(the Penn World Table),在1952年,也就是中國土地集體化、企業國有化之前,中國的民間消費占GDP的67.4%,這與今天美國的71%並沒有多大差距。之後特別是大躍進的那幾年,民間消費急劇下滑;整個計劃經濟期間,民間消費相對於GDP一直在下滑;到了1978年改革開放開始之際,民間消費所占GDP比下降到48.7%。

   改革開放的頭十五年,民間消費相對於GDP保持平穩。到1997年,是49%。那時候,中國一些經濟學家已經認識到這個相對消費水平太低,經濟對投資和出口的依賴度太高,開始呼籲調整政策,讓民間消費對推動增長發揮更重要作用。然而,雖然願望強,但接下來民間消費仍繼續下降,現在只略高於GDP的35%!為什麼這麼難?

  已經給的解釋很多,包括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到位、規避未來生活風險的金融產品還不豐富,還有就是銀行儲蓄利息被人為壓低,讓百姓的收入因此沒有應該的那麼高,變相由百姓給國有企業補貼;這些當然是家庭不敢消費、必須多儲蓄的原因。但是,更為根本的原因不在這些,民間消費之所以一直沒有跟上中國GDP的增長步伐,是因為中國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仍屬於國有經濟,政府擁有社會最主要的資產和土地,財產性收入主要由國家享有,並且也因為徵稅權和財政程序沒有受到實質性制約監督,缺乏民主運作機制。

  中國太多的財產性收入和國民收入流進了各級政府的金庫,個人收入占比當然就越來越少,家庭消費占GDP的份額就越來越低。按照一些官方統計,國有經濟產值大約占GDP的35%。然而,這一比例被嚴重低估了,因為許多由多個國企持股甚至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並沒算作國企,但實際的產權還是國家擁有。

  如果算上企業產權、資產和土地,政府差不多擁有整個社會資產性財富的60%以上。誠然,過去30年的快速增長意味著土地、企業股權和其他資產的價值都升高了,但這些增值的大部分都是各級政府的,只有一小部分流入了個人手裡。

  國有制抑制民間消費增長,因為它使百姓不能從土地增值、國企利潤和資本收益中直接獲益,使百姓的財產性收入很少。人們會認為,政府擁有並經營企業會惠及所有公民,國企利潤和國有資產的增值有助於減少或消除公民交稅的必要。但是,在中國,實際徵稅權主要掌握在國務院和其部委手中,並且很少受到全國人大的監督核查。

  所以,不奇怪,從1995到2007年,政府稅收(不包括國企資產收益、土地出讓收益)增加了6.7倍,而與此同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增長了 1.6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只增長了1.2倍。這期間,政府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是GDP增長率的兩倍,而普通家庭收入的增長速度則低於GDP增長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