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戰略資源全球配置和外交重點

http://www.CRNTT.com   2011-05-20 08:19:01  


 
  依靠技術創新,建立戰略資源保護和儲備機制。中國的資源出口一直以原料型產品為主,既沒有體現應有的技術價值,也不利於資源保護。鄧小平曾說“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充分表明中國稀土的戰略地位。一直以來我們對稀土資源的保護利用和技術創新不足,沒有發揮稀土在資源外交中的作用。根據美國地質部門的最新統計,目前全球已知的稀土儲藏量為9.9億噸,其中中國占37%,美國占12.86%,俄羅斯獨聯體占19.5%。去年全球稀土產量的97%來自中國,中國已成為世界稀土市場的主源地。但由於國內對稀土的開發無度、生產無序、惡性競爭等,使稀土生產陷入混亂局面,致使中國在國際稀土市場上痛失定價權。20多年來,美國、歐洲、日本、韓國採取逢低吸納、逢高打壓的策略,從中國進口了大量廉價稀土,其中大部分都作為國家的戰略儲備。去年10月,中國決定依據WTO規則對稀土出口比例進行重新配制,引發西方軒然大波,日本、美國、德國等紛紛指責中國。實質上,中國的做法只是一個主權國家在環境惡化和經濟損害夢魘後的正當反應。

  許多發達國家早已建立了戰略物資儲備制度。美國1939年制定的《戰略物資儲備法》對本國的石油、煤炭、稀土等只探不采,儲備長期從國外低價購買。日本1972年建立石油儲備制度,1983年又建立稀有金屬儲備制度和基地,稀土的儲備量可用20年。

  基於貿易權利對等原則,中國在對戰略性資源充分遴選的基礎上,制定科學的國際勘探、開發和利用的排序,進行科學的出口配比,對不可再生、脆弱性及供給性極強的稀土等戰略性資源進行保護性開發和儲備,有利於維護全球資源市場的穩定和有序發展。對中國緊缺的如石油、富鐵礦、鉀鹽、金剛石等在國外富集資源,應盡快盡多獲取;對一些目前雖不急缺、但國內保證程度不高的戰略資源,應適時逢機開發和儲備。這也是中國今後資源外交工作的重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