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烏坎轉機” 開啟地方治理新思路 | |
http://www.CRNTT.com 2012-01-04 11:10:07 |
失地上訪 吳色良家有7口人,他家在1995年前擁有7畝多耕地。但後來他成了失地農民,“現在一點土地都沒有了”。 烏坎村的高產農田,被人從海裡抽海沙掩埋賣掉。為了生計,吳色良只好在烏坎村附近的內海打魚或者進城打工。但現在近海也被賣完了,被人圍起來用於養殖或開發別的產業。 烏坎村用於耕種的稻田,都是吳色良的爺爺奶奶那輩人圍海拓荒而成。但失去土地和內海,讓吳色良面臨生存威脅。“除了耕種和打魚,我不會做其他事情。”吳色良外出打工,“也就賺個生活費而已。” 烏坎村既是漁港村,也是著名的華僑村。官方信息顯示,這裡曾是富甲一方的“全國文明村鎮建設先進單位”,亦享有“汕尾第一村”的美譽。但烏坎村有1.2萬多人。對這個圍海造田、半漁半農的漁村而言,土地顯得尤為稀缺。 失地已困擾吳色良十幾年了,他很希望能跟以前一樣,擁有可以耕種的土地。但男人出海打魚、婦女在家耕種的日子,對烏坎村的村民們來說,已然成為歷史。烏坎村的土地被村幹部盜賣,村民們將其歸結於村幹部沒有經過選舉產生。在吳色良看來,“如果村幹部實行民選,腐敗就不會有那麼猖獗。” 52歲的吳色良,自出生以來就沒見過烏坎村村民選舉過村幹部。以烏坎村原村支部書記薛昌為例,他在這個位置上已經幹了41年。 用村民張建城的話說:“村委會用一個章子,就可以經常請領導們吃海鮮,最後日久累積,只好給酒樓賠地支付吃喝欠債。” 不公開、不透明,讓烏坎村的村民們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用以維持生計的耕地和內海。現在村裡連住的地方都沒了,還能怎麼生活?隨著年齡限制,吳色良以後可能無法再外出打工。 如果出海捕魚,連油錢都撈不回來。張建城表示,村民們在外打工,父母在家有田種,生活就有保障。和其他村民一樣,張建城意識到無地可種、無魚可捕正在威脅烏坎村村民們的生存。他為烏坎村的未來表示擔憂,下一代村民怎麼過? 但一些貪腐的官員們把村莊給毀了。在張建城的記憶裡,村民們多年來不得不阻止賣地、賣海,為此前往市政府上訪。隨後就演變成“烏坎事件”。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