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明星村是集體經濟之功?

http://www.CRNTT.com   2012-03-26 09:36:57  


整齊的別墅群是“明星村”的共同特點
  中評社北京3月26日訊/最近,江蘇江陰市長江村給村民發真金白銀,使得這個村子立即成了各方關注焦點――這個年產值數百億的農村,其富裕程度和福利待遇,都讓不少網友宣稱“求入籍”。

  長江村以東40公里,就是大名鼎鼎的華西村,再加上三房巷村,08年評選的“中國經濟十強村”,有三個都在江陰市。這些明星村們取得的成功經常被認為是“堅持集體經濟”的必然成果,但如果集體經濟如此有效,當初農民為何自發放棄集體經濟?

  ■ “明星村”的集體經濟真相

  我們先來回憶一下,大鍋飯為什麼會失敗

  在認為“集體經濟好”的人們看來,集體經濟本來是最適合中國農村的共同富裕道路,甚至有人說“把小崗村這個分田單幹的典型推向全國,使中國農業倒退了××年”。但是,如果堅持集體經濟,就村村分別墅,戶戶發黃金,那麼為什麼改革開放以前的中國農村集體經濟卻導致普遍的貧窮甚至饑荒?如果集體經濟是一條金光大道,為什麼恰恰是農民自己冒著犯法的危險拋棄了集體經濟,並且極少有農村自發的走上回頭路?

  農民在產權不清晰的集體勞動中會失去積極性和創造力,已經是一個人們耳熟能詳的答案,然而今天仍然有很多人懷疑這一事實,或者覺得這只是農民“思想覺悟沒有跟上”造成的暫時性問題。其實這個道理,美國的開拓者們理解得和中國小崗村的農民一樣深刻:《普利茅斯開拓史》記載了美國的早期居民,“五月花號”的乘客在美洲大陸開拓的歷史,這些清教徒們在美洲的最初幾年都是在貧困和饑荒中度過的,他們堅持集體勞動,勞動成果共同分享,但他們的玉米總是不夠吃,後來他們選舉出來的總督采納了主要成員的意見,允許各家依靠自己的勞動,自行種植玉米,並用目測的辦法,根據人數按比例給每個家庭分配了一片土地,所有的男僕和孩子都列入家庭的名下,結果第二年,他們就擺脫了饑餓。

  總督布拉福德總結這一經驗說:他們持續了數年的那種公社勞動試驗還是失敗了,而實踐者都是一群虔敬正直、誠實本分的人。這也證明了柏拉圖和一些古典作家理論的空洞無知。剝奪私有財產權,把私有財物納入公社,這種做法會讓“國家”“政府”享受到繁華盛世的愉快,仿佛他們的智慧已經在上帝之上。在這種情況下,公社財物(直到用完)會引起諸多混亂和不滿,使得人們無法及時就業、參加勞動,阻礙、延誤了許多可以給人們帶來好處和幫助的工作。最能幹也最適合勞作的年輕人不願為別人的妻子和孩子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勞動,因為沒有分文回報。身強體壯、才智出眾的人和那些身體羸弱的人所分到的食物和衣物毫無分別,而後者能做的工作只相當於前者的四分之一,這是不公平的。上了年紀的老人和身份卑微、年少的人同樣工作,同樣得食、分衣,這對他們多少顯得侮慢不敬。男人的妻子們被吩咐去幫其他男人做工,如洗衣、做飯之類,她們認為這是一種奴隸勞動,也令很多做丈夫的不能容忍。如果他們是一群品行低劣之徒,這樣的狀況會變得更糟。如果所有人分到的一樣,所做的一樣,所有人都完全平等,人與人毫無分別,那麼,就算沒有在實際上廢除上帝為人所設立的特殊關係,至少也已經大大降低了人與人之間本應保持的、非常重要的相互尊重關係。不要說這是人性的弱點使然,而要歸因於這種共產主義(原文作Communistic,與公社Community一詞同源)生活方式的設計規劃——值得一提的是,以上這段話寫於差不多400年前。

  據統計文獻,1958年至1978年,中國每個農業人口每年所生產的糧食減少了22公斤,棉花減少了0.05公斤,食用油減少了0.8公斤。而包產到戶以後第一年,中央派出的調研員發現,不僅出現了普遍的增收,局部地區的增收甚至達到了大鍋飯時代的十倍之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