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保衛齊白石

http://www.CRNTT.com   2012-07-17 14:54:31  


 
  “一窩蜂”基本得到遏制

  《瞭望東方周刊》:你剛才也提到,各地紛紛上馬項目、園區,如何看待這種情況?

  劉玉珠: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文化產業園區對產業聚集、企業孵化、人才培養和內容的展示與提升有著重要引導作用,但要防止可能出現的“一窩蜂”、“大躍進”,以及文化產業園區“借殼圈地”的現象,文化部一直高度警覺和防範。

  2010年,針對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產業基地園區建設中出現的一哄而上、盲目發展等不良傾向,文化部在廣泛調研基礎上出台了《關於加強文化產業園區基地管理、促進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提出加強規劃,引導促進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健康發展,規定了各地投資建設文化產業園區要嚴格按照核准權限和投資規模履行政府核准手續,還特別提出要堅決防止以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名義開展與文化產業無關的建設、經營活動。

  在剛剛發布的《文化部“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中,提出要實施差異化的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戰略,加強分類、分層次指導,立足各地實際確定科學合理的文化產業發展指標,堅決反對文化產業發展的“大躍進”現象。

  地方政府在發展文化產業方面有許多好的構想、項目和推動的辦法。當然也有個別地方政府對文化產業發展的認識好像是政府投資,或者是通過一些優惠政策,甚至以為搞一些博覽會、論壇、主題公園就能夠推動。實際上文化產業的發展不是單個的發展,應該是綜合的、與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相關的。如果沒有很好的經濟基礎和文化環境,文化產業很難保持比較快速的發展。

  作為政府而言,發展文化產業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對於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要,這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推動經濟發展,為社會解決就業問題。

  對於文化產業發展一定要根據當地的經濟和文化發展水平來設計,不能盲目攀比,別的地方說某一個項目搞得很好,我們這個地方也搞就未必是好辦法。特別是文化主題公園,說實在的,我們在這方面是有過教訓的。

  上世紀90年代末各地建了一些主題公園,當時文化部市場司也通過不同的途徑對主題公園採取了一定的限制,但效果不明顯。

  最近幾年,這種趨勢又有所抬頭,所以文化部在前些年就對建設各類主題公園、包括產業園和各種比較大的文化項目提出了一些要求,而且提高了門檻,進行了限制。

  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沒有限制

  《瞭望東方周刊》:在文化產業發展中,國企和民營企業的角色和地位如何?

  劉玉珠: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一方面要毫不動搖地支持和壯大國有或國有控股文化企業,在發展產業和繁榮市場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另一方面要毫不動搖地鼓勵和引導各種非公有制文化企業健康發展,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培育文化市場主體,提高文化產業活力和競爭力,促進各類文化企業協調發展。

  近年來,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有文化市場主體逐步壯大,尤其是在內容生產方面,已成為發展文化產業的主導力量。同時,文化部一直積極鼓勵、支持和引導民營資本發展文化產業,努力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競爭機會,眾多民營文化企業已經成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主力軍。

  目前,在演出、娛樂、藝術品、動漫、遊戲等文化部門管理的文化產業領域,基本實現了對民營資本全方位、全過程開放。文化部門管理的文化產業中,民營文化企業所創造的文化產業增加值已經超過一半,就業人數占到三分之二,民營文化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但從根本上來說,真正的骨幹企業、品牌企業應當是在市場競爭當中形成的。要培育骨幹企業,還是要依靠市場自身的力量,讓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優勝劣汰。政府在其中應該起到的作用是加強政策引導和提供公共服務,創造鼓勵企業收購兼並、重組發展的市場環境和發展氛圍,而不是直接幹預。因此,我們所說的扶持產業“航母”和依靠市場力量並不矛盾。

  我認為在今後的二三十年的時間里,中國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民營資本的廣泛進入,這也是一個趨勢。因為現在讓政府拿出很多的錢去推動文化產業,應該說還是很困難,主要還是社會資本來推動。文化部對於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沒有任何限制,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這個領域。

  《瞭望東方周刊》:從全球範圍來看,怎麼樣看待文化“走出去”?

  劉玉珠:中央提出文化“走出去”,我的理解是為了加強不同文化和不同社會制度國家間的文化交流,實現理解、合作和尊重,文化的交流是最重要的。提出文化“走出去”,不是為了占領市場或別的目的,當然企業通過自己的產品和服務獲得市場認可,那是另外一回事。

  以世界文化市場為坐標系,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目標有這樣幾個方面:一是通過積極推動文化企業走向國際市場,打造一批國際知名文化品牌,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響力;二是通過積極推動中國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使國際社會全面深入地了解中華文化,向全世界詮釋和傳播中國和平發展的戰略和理念;三是與世界各國優秀文化的交流、學習,借鑒各國發展文化產業的先進經驗,有效推動國內文化產業的發展。

  要增強中國文化產業在世界文化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一方面要立足我國五千年文明中形成的優秀文化傳統與時代發展的先進文化,不斷推動文化產品內容創新,支持代表中華優秀民族文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的文化企業和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另一方面,要大力推進文化科技融合創新,積極拓展科技在文化領域的應用形式和範圍,大大豐富文化的內容和業態,不斷增強文化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感染力和傳播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