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把握投資的“質”與“度”才有穩增長

http://www.CRNTT.com   2012-08-07 08:43:23  


 
  文章認為,地方版“4萬億”顯然缺乏合理的微觀經濟基礎。改革開放後,中國高速的經濟增長主要依賴於出口和投資的快速增長。出口的高速增長催生了製造業的不斷升級,並透過產業本地化進程推動了重工業化過程,同時加速了城市化進程,而城市化進程又反過來推進了工業化的進程。出口、工業化和城市化三者的相互配合就形成了一個完整鏈條,這個鏈條的順利運轉帶動了投資增長,同時也消化了投資引致的產能增長。這是中國投資能持續保持高速增長的基本邏輯。但2008年國際經濟危機之後,這一鏈條出現了問題。世界經濟整體下滑導致出口銳減,人力成本、土地成本、資源成本的快速上升,迅速擠壓了出口企業的利潤,致使企業自主投資動力嚴重不足,產業升級和工業化進程速度明顯減緩。沒了合理回報,投資需求又在哪里?

  由於企業自主投資需求嚴重不足,投資方向就只好轉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主體也逐漸由企業轉向政府,資金來源就只能寄希望於地方政府負債和融資平台。審計署發布的數據顯示,從1997年至2010年,地方政府債務上升了40倍,平均不足3年時間即翻一倍。這還不包括鐵道部、高速路公司、國家電網、國家開發銀行等具有相當政府功能的企業背負的“或然負債”。據社科院的金融藍皮書測算,2011年至2013年地方債務將進入償債高峰期,今年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償債率將超過20%警戒線達到26.6%,到2014年才能回落到警戒線。在“管住增量、消化存量”化解債務危機措施還遠未見效的情況下,各地再次推出巨量投資計劃,弄不好會成為壓垮地方政府這只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據相關統計,2009年的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造成了20多個行業的產能過剩,鋼鐵、水泥、多晶矽等行業尤為嚴重。在世界經濟形勢仍不明朗的情形下,這意味著目前這一輪周期釋放的過剩產能難以被快速消化,中國經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可能都將處於去庫存、去杠杆化的階段。若啟動地方版“4萬億”投資計劃,不可避免會帶來重複建設、產能過剩等隱患。如此,最終付出的代價不僅是過剩產能更難以被清洗,而且會進一步透支未來幾年的投資需求。

  文章指出,說到底,當下的“穩增長”,繞不過“穩投資”,關鍵是在一個“穩”字。而關注投資的“質”和注意控制投資的“度”是眼下最為緊要之事。不管是中央版,還是地方版,目前的投資必須把握按需、量力而行、要有利於經濟結構轉型、有利於促進民生四大原則。

  “穩增長”到底靠什麼?或可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中國經濟現在就好比患了感冒,對付的方法有施展魔法把病趕走、鍛煉身體以增強體質、服用中藥調理,或者去醫院打點滴。施展魔法就好比出口,願望好但不太現實;大手筆投資就好比打點滴,病痛短期易除,但長期來看可能後患無窮;鍛煉身體就好比消費,是長期根本之策但短期難以見效;服用中藥就好比“穩投資”,適度而且有希望。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