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蔡逸儒:台灣應務實處理兩岸關係及台美互動

http://www.CRNTT.com   2013-02-20 09:38:34  


 
  首先,金代表所稱台灣主權用字不夠精准恐怕引起爭議;其次,這些年來,台灣的政界、學界常常跟著美國霸權,使用一些學術名詞,如軟實力、巧實力,或戰略模糊、戰術清晰等等,雖然不能說是完全沒有意義,但在相當程度上已經失掉了自己的主體性及話語權而不自知。所謂的戰略清模糊、戰術清晰(或反向為之)尤其是大國玩的把戲,都是一些模稜兩可的政治語言(political jargon),台灣能夠揮灑的空間其實有限,而且馬英九的戰略其實相當清楚,就是親美、友日、和中,持續改善兩岸關係,但不接受大陸的統一條件。金代表的戰略模糊說法顯然也並不完全正確。

  金溥聰在訪談中也承認,自己講話要非常小心,因為外界會認為他代表馬英九的看法,提到美國在兩岸關係上一方面希望兩岸持續改善關係,但又擔心雙方走得太近、太快,這和筆者月前在本報所說,美方只希望兩岸持續改善關係、降低緊張、維持由其所解釋的動態平衡與現狀,不願自己被蒙在鼓裡,不要有任何驚訝與意外的看法完全一致。簡單的說,美國不准台灣獨立、不讓中共動武,只要兩岸和解、但又不准雙方合作,美方的一切政策作為主要仍是出於自利的考慮。

  既然如此,台灣出於維護自身利益,甚至基於整個民族未來發展的考慮,自然也該為所當為、有所不為。就以對美軍購來說,台灣確實要有適度自衛的能力,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但台灣顯然無法承擔兩岸軍備競賽的結果,而做為美國圍堵中國發展的工具也有違民族大義,在兩岸關係不斷改善的前提下,軍購的數量當然應該有所調整,把資源做更有效的運用。筆者甚至認為,台灣不妨考慮研發具有嚇阻作用的攻擊性武器,但可承諾不會首先使用,雖然其中國際因素複雜,但既省錢又有效,總比凡事被美國掐著脖子、遭人訛詐好些。

  再說美國不希望有任何意外和驚嚇,台灣又何嘗不能用同樣的標準來要求美國?華府希望能夠掌握相關細節,其實兩岸關係改善的進程讓美國適度理解並非完全壞事,但由於三方利益未必完全吻合,美國又有能力與可能破壞兩岸關係的發展,所以到底是讓美國事前、事中或事後知道,或讓美方了解到什麼樣的程度,這就有賴高超的外交技巧與政治智慧。政治學入門的一個基本概念:政治人物及外交官可以不講真話,或至少不是全部的真話,但是不可講假話的觀點或許可供參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