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章念馳:中評十五年 艱辛燦爛

http://www.CRNTT.com   2013-03-11 00:14:33  


 
  十五年前的歲月

  十五年前,改革開放已經啟程,實現現代化、收回港澳、實行兩岸統一,這些艱巨的任務已經放在了國人面前,這都是開天辟地的使命,雖然我們沒有一整套萬全方案,但人心思變,民心求統,我們摸著石頭也要過河。但怎麼變,怎麼改,怎麼統,我們沒有一套現成的方案,因此在兩岸四地乃至全球華人中,創辦一本有思想性包容性政論性學術性權威性的雜誌,成了一個十分迫切的需要;用一本雜誌來“擺事實、講道理、明是非、求共識”,凝聚四地精英的思想認識,成了一些先進分子的追求。

  但是,這使命註定體制內的機構無法勝任,因為種種限制註定無法完成,一定要有些人勇敢地從體制內走出來,去吃一吃這螃蟹,也一定要有有抱負的企業家敢於資助這樣計劃,一本全新的超然的雜誌才能誕生於兩岸四地。這不僅需要勇氣、智慧、敬業精神,甚至需要獻身精神,準備被人誤解,準備被人謾罵,這是開弓沒有回頭箭的事情。

  一個老人的願望

  辦一本具有包容性雜誌,辦一個被人信服的通訊社,辦一個最便捷的網站,辦一個有學術質量的出版社……,這也是一個為新中國打拼了終身的老人的最大願望,這個老人就是譽滿兩岸四地的汪道涵。這個被譽為“國師”的智慧老人,他雖然地位不高,僅僅是“海協會”會長,一個當年上海市的市長,一個年近八旬的老人,他已經沒有實權沒有隊伍,但他有著年輕人的心態,有“憂天下憂”的胸襟,還有許多志同道合的“志願者”,聚在他的身邊,於是他們謀劃著一件又一件的大事。

  於是企業家陳白淮先生,新聞界的精英郭偉峰、周建閩等人士,聚在汪道涵的身邊,一次又一次策劃籌建《中國評論》的事宜,從辦刊宗旨、經營方式、編輯框架……一次又一次討論,汪道涵老人還親自為此到處遊說,寄託了他的多少心血與宏願。郭偉峰、周建閩二人首先辭去他們很不錯的工作,義無反顧地走向茫茫人流的香港,去第二次創業。汪道涵在他們行前反覆叮嚀:“要辦成兩岸四地都能接受、國際社會也能接受、台灣與內地都能公開發行的刊物!”

  於是,1997年底“中國評論文化有限公司”在香港掛牌了,1998年1月1日,第一期《中國評論》月刊在香港街頭的報刊攤上悄無聲息地與公眾見面了,從此《中國評論》在眾多的政論雜誌中脫穎而出,走向了兩岸四地,走向了世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