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利益邏輯與中國改革的困局

http://www.CRNTT.com   2013-05-28 09:30:00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 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5月28日訊/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今天在聯合早報撰文《利益邏輯與中國改革的困局》指出,“只有通過克服既得利益,中國才能將改革進行下去”,這已成為中國社會的共識,現在的情形是:既得利益不會自我改革,政府和民眾沒有能力來克服既得利益。那麼,該如何打破中國改革的困局?文章詳論如下: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模式的最大特點就是改革。但是隨著改革的深入,人們發現,改革越來越困難。儘管從經濟、社會和政治各方面來看,改革顯得越來越迫切,改革則越來越困難。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情況?要把改革進行下去,人們首先需要對中國的改革目前所面臨的困境有足夠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找到克服改革困難的途徑和突破口。

  這就要求人們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改革從何而來,到何處去?中國的改革已經走過了三十多年的歷程。這三十多年“從何而來?”的歷史說明了幾個重大的問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改革是可能的。過去的改革,並不是說每一次重大的改革沒有經歷任何困難,一帆風順。恰恰相反,每一次改革都面臨巨大的困難。但改革已經走過來了,證明無論怎樣的困難,只要改革的策略得當,都是可以克服的。

  其次,改革要確立一個方向。就未來來說,改革就是要回答“到何處去?”的問題。這就需要一個明確的方向。中國動員型的政治體制的特性就決定了這個方向的重要性。一旦大方向確立,那麼體制就可以動員起來,來達到既定的目標。如果沒有大方向,或者大方向不明確,那麼不僅體制的優勢發揮不出來,反而會出現體制固有的巨大惰性,演變成既得利益,阻礙改革和變革。

  再次,改革要找到突破口。改革最理想的狀態就是所需要改革的各方面同時推進,達到平衡的發展。但在現實生活中,這僅僅是個理想。任何改革都需要找到一個突破口。也就是說,改革是在不平衡中進行的。實際上,各方面不均衡的發展本身就是改革的動力。在過去的三十年中,中國改革者推進改革的主要策略是“先易後難”。“先易後難”就是找改革的突破口。不過,要意識到的是“易”並不是說不存在困難,“難”也不是說不存在克服困難的手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