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大陸專家:民進黨正調整 未到轉折點

http://www.CRNTT.com   2013-07-14 00:49:29  


 
  3、歷史上,民進黨有通過向“憲法”靠攏達到預期目的“成功”先例。例如,陳水扁在2000年“總統”就職演說中提出,“身為民選的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自當恪遵憲法”,“只要中共無意對台動武,本人保證在任期之內,不會宣佈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2001年又提出“依據中華民國憲法,一個中國原本不是問題”,“應用中華民國憲法為‘一個中國’問題定調,尋求兩岸解決歧見”。上述表態,效果大小不一,但客觀上都產生了有利於民進黨的影響。相反,2012年的大選失利,已經證明類似“台灣共識”、“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騙術根本無力扭轉敗局。也正是基於這種認識,民進黨內部務實派已經著手嘗試向“憲法”靠攏的策略。

  民進黨大陸政策歷經多次變動,多數是派系妥協的產物。未來三年之內將會出現的新變動也不會例外,在“穩健台獨”、“憲法各表”和“法理台獨”等主張之間,最終也會形成一個摻雜著各種元素的“結果”作為民進黨大陸政策主基調。

  看到筆者以上三點分析,有人可能會講,民進黨的主流意見是體現《台灣前途決議文》精神的“原則不變、方法要靈活”。這點不假,但同時我們還應看到,其一,“變”是民進黨的一貫性格,將來它依然會“變”。其二,2008年、2012年接連兩次失利,大陸政策是原因之一,這點黨內其實已有共識,分歧在於對其作用之“大小”的認識。大陸政策按照蘇貞昌等人常說的“原則不變、方法要靈活”,能保證民進黨贏得2016年大選嗎?說“原則不變、方法要靈活”的人也沒有十足把握。其三,現在說不變不意味著真不變,變與不變,取決於形勢的發展對其形成的客觀壓力。目前以蘇貞昌為代表的當權派在新潮流和基本教義派的挾持下,沒有展現“開拓進取”的主動性,但另一方面,他不是基本教義派,至今沒把話說死,不能說他鐵了心地一定怎麼著,目前給人留下的所謂淡化、拖拉印象,都是表象。其實,根據媒體透露的信息,蘇系人馬(包括智囊們)從來沒有閑著,一直在觀察、算計、推敲。這說明民進黨並非絕對地拒絕任何改變。

  關於民進黨將來向“憲法”“靠攏”的具體時機與方式,我們目前還無法做出精確判斷,但以下幾點是確定的:

  1、拿捏好“分寸”、把握好“火候”,是民進黨向“憲法”靠攏時的首要考量。即使要變,民進黨的目的也不是真正實現民共關係正常化,而是展現姿態,塑造自己中道理性的形象,扭轉在大陸政策上的被動。因此,在兩岸政治定位問題上,不會“不動”,“不動”則無法開拓票源;也不會“大動”,“大動”則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2、謝長廷“憲法各表”的某些元素,最終會被2016年大選民進黨候選人吸收。後者不見得直接使用“憲法各表”這個措詞,但可能使用類似陳水扁在2005年“扁宋會”時的表述方式——“依照《中華民國憲法》所揭櫫的國家定位,即為兩岸目前在事實與法理上的現狀,……”同時,民進黨即使在一定程度上“回歸憲法”,但也會添加若干限制性條件,為日後根據政治需要任意“反復”或曲解有關概念預留藉口,就像當年陳水扁宣示“四不一沒有”時添加了“只要中共無意對台動武”一樣。

  3、與國民黨的“憲法”論述做出區隔,是民進黨向“憲法”靠攏時的必然舉措。蘇貞昌聲稱:“若承認一個中國,民進黨只是‘山寨版’國民黨。”①所以,民進黨即使向“憲法”尋找資源,也會想方設法在自己的“憲法”論述中增加不同於國民黨的元素,以便凸顯自己作為“台灣主權”捍衛者的地位和“優勢”。比如,強調台灣事實上是“獨立”的、民進黨不會放棄推進“台獨”運動的理念、兩岸關係的未來由台灣人公投決定等等。

  4、民進黨以組織名義向“憲法”靠攏的時機可能出現在,一是大陸政策大辯論時(如果大辯論舉辦的話),以決議文的形式出現;二是2016年大選競爭激烈,民進黨遭受輿論的強烈質疑因而急需打穩定牌時;三是大選之後,民進黨若獲勝,會試圖利用“憲法”搭建民共對話渠道,但若再次因頑固堅持“台獨”而敗選,在激烈檢討大陸政策的聲浪中,向“憲法”靠攏無疑會成為一個“優勢”明顯的選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