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過度幹預匯市導致人民幣“外升內貶”

http://www.CRNTT.com   2013-12-29 10:54:06  


 
  一方面,官方匯率被人為高估,其目的是為了降低進口商品和設備的價格,從進口商品和設備中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即所謂的“以市場換技術”。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上的結果,是長期的貿易逆差,導致國家的外匯儲備水平很低。為了平衡國際收支,不得不採取鼓勵創匯的政策,出口退稅等政策就是源於“進口替代”時期。

  由於官方匯率長期被嚴重高估,黑市匯率與官方牌價匯率和調劑匯率的背離十分嚴重,不是“雙規制”而是“多軌制”,這也迫使官方匯率不斷貶值。到1990年底,人民幣貶值至1美元兌換5.22元人民幣。

  1994年1月1日,中國匯率機製作出重大改革,實施有管理浮動匯率制。人民幣匯價大幅貶值,“一步並軌”到1美元兌換8.70元人民幣。這說明中國的對外經濟政策,開始借鑒東亞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模式,進入典型的“出口導向”時代。從國際經驗看,“出口導向”的特征與“進口替代”剛剛相反,一般做法是壓低匯率,其目的是為了擴大出口,增強本國出口產品在國外市場的價格競爭力。實施“出口導向”戰略的必然結果,反映在國際收支平衡上,就是長期的貿易順差,逐漸積累龐大的外匯儲備。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特別是中國加入WTO之後,長期的“雙順差”,使得中國的外匯儲備居高不下。然而,這種“出口導向”政策必然要付出龐大的代價。壓低人民幣匯率的結果,就是外資不斷湧入,追逐人民幣升值,迫使央行動用很大的力量來幹預匯率市場,外匯占款不斷膨脹,央行被迫投放巨量的基礎貨幣,導致國內貨幣供應增長過快,通貨膨脹成為長期趨勢,人民幣幣值(購買力)不斷下降。與此同時,央行還要大幅幹預外匯市場,以穩定人民幣匯率,緩慢而不斷升值的預期得到自我強化,外匯進一步湧入也導致升值壓力進一步加大。

  文章認為,中國宏觀經濟主管部門的長期政策目標,客觀上過於強調匯率穩定的重要性。在這種背景下,人民幣升值受到政策約束,只能採取“爬行”方式緩慢升值,在特定的階段,例如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甚至採取停止升值的方式,以保護出口企業的利益。經濟的邏輯只能從另一方向發生效力,就是外匯儲備大量積累,基礎貨幣被動投放,通貨膨脹難以有效控制。

  在貨幣供應增長過快,通貨膨脹日益嚴重的背景下,央行採取的政策通常是加息壓制通脹。但在中國特定的貨幣制度環境下,加息會起到相反效果,導致更多的利差交易,更高的升值預期、更多的外匯流入,從而被迫投放更多的(外匯占款)人民幣,基礎貨幣增長更快,長期通貨膨脹更嚴重。

  貨幣政策在治理通脹方面受限,可以被蒙代爾的“不可能三角”模型很好地解釋。這個理論說明,一國在獨立貨幣政策、固定匯率和資本自由流動之間,三者只能取其二。中國的匯率機制,可以看作類固定匯率和類資本自由流動,所以獨立的貨幣政策基本不可能。

  文章最後說,人民幣究竟應該以何種方式升值?以對外匯率升值的方式,還是以通貨膨脹而對內幣值貶值的方式?匯率上升當然會影響出口企業的利益,而幣值貶值則是全體民眾付出代價。孰輕孰重,應該不難判斷。最近央行表示要基本退出常態式外匯市場幹預,建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是正確的方向。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