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全球經濟體系內在失衡日益惡化 | |
http://www.CRNTT.com 2014-02-25 11:35:03 |
當今全球經濟結構內在失衡的總根源,乃是過去40多年來,全球經濟體系的內在結構出現重大突變(不是量變而是突變),即全球經濟開始決定性地從產業資本主義向全球金融資本主義轉變。核心特征有二:一是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自我循環、自我膨脹,虛擬經濟開始主導實體經濟,虛擬經濟之投機行為開始主導整個經濟體系的價格機制。二是製造業中心與虛擬經濟中心(或金融中心)背離,發達國家繼續掌控金融中心和全球定價體系,新興市場國家逐漸成為全球製造中心,卻沒有全球資源和產品的定價權。發達國家憑借貨幣金融霸權地位給全球資源、技術、產品和服務定價,以非常強有力的手段實現全球收入再分配,將新興市場國家創造的真實財富轉移到發達國家,新興市場國家則面臨著“貧困性增長困境”。 ■ 現象:全球經濟內在結構失衡 全球經濟的內在結構失衡主要表現為全球經濟五大變局: 第一:虛擬經濟惡性膨脹,虛擬經濟日益背離實體經濟。貨幣金融快速擴張甚至惡性膨脹,虛擬經濟日益背離實體經濟,成為過去40年來全球經濟最顯著特征,也是全球經濟最令人困惑、最有趣的重大現象。 第二:全球產業分工體系進一步深化,產業“微笑曲線”完全顛倒。製造業越來越廉價,新興市場國家圍繞製造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發達國家控制金融貨幣、價格體系、技術和品牌,新興市場國家則為了成為全球加工中心而激烈拼殺。在全球產業鏈分工布局上,新興市場國家總體處於劣勢。全球產業分工格局的另一個基本特征是:發達國家金融貨幣產品過剩(過度),新興市場國家製造產能過剩(過度)。 第三:金融資本主義主導全球價格和資源分配體系,貨幣金融霸權形成新的剝削形態。新興市場國家加工製造的產品,其在新興市場國家的售價往往遠高於發達國家。新興市場勞動者的工資和福利始終維持低水平。 第四: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以美聯儲為首的發達國家中央銀行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進一步改變全球貨幣金融格局,加劇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背離,成為全球經濟金融穩定的主要威脅。 第五:金融危機和量化寬鬆不僅沒有削弱美元霸權,反而從多個側面強化。外國中央銀行和投資者持有的美國國債快速增長,美國國債市場的流動性持續擴張。新興市場國家希望改革國際貨幣體系、擺脫美元依賴的努力在付之東流。 從更深層面來分析,全球金融資本主義代表著人類經濟體系演化的一個嶄新階段。人類經濟體系演變到今天,尤其是貨幣信用體系演變至今,成就了一個異常奇怪的經濟金融和貨幣體系,即三個“兩極分化”相互加強的經濟金融體系。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