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蔡逸儒:再談台灣的抗爭事件

http://www.CRNTT.com   2014-03-28 09:08:06  


 
  對於學生和群眾的抗議行為,大家可以理解、尊重,不管理性與否這都是他們的權利,但並不表示各界就得同意彼等脫序的行為和主張。外界要質疑的是,這些人對於服貿協議的實質內容到底理解多少,為何他們總是隨著特定政治人物的說詞、腳步與鬥爭策略起舞,為何每次總是幾個特定的人士在主導整個情勢,為何所有的抗爭活動都可以見到他們的身影,這些人和民進黨之間的關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現在網絡上已經廣泛流傳,這些所謂學運領袖居然全部都是民進黨人,大家期望民進黨及這些學運人士對此能給外界一個明確的說法。
 
  另外,最為可議的其實是民進黨,這些靠特殊材料做成的政客,心中只有政治和權力邏輯,他們既要轉型,改變大家對其逢中必反及使用暴力的刻板印象,希望經營跟大陸的關係,不敢完全與北京鬧翻,但又想爭取基本教義派的支持,把握機會重新執政,於是就打著反對黑箱作業,要求實質逐條審查的借口,誇大服貿的可能害處,利用學生及群眾原本就有的恐懼和不滿,來打擊執政的國民黨。當然,這裡面固然有政黨鬥爭的因素存在,可以理解,但恐怕也更反映出他們並沒有放棄分離主義的核心價值。
 
  教育可以使人們理性,知識讓大家清明,智慧與經驗就更讓我們能夠看清事物的本質,而不被虛偽的表象所迷惑。外界可以尊重各種不同的意見和學生抗爭的權利,但今天台灣確實有許多人是四處打著爭取民主人權,反對黑箱作業的幌子,實際上是在幹著政治鬥爭、爭權奪利、打擊異己、反對中國的勾當。就像有人寧可當美國狗也不願當中國人一樣,反對中國同樣也是一種價值選擇、態度和立場,但外界普遍期望,大家都能打開天窗說亮話,是什麼就是什麼,不要再裝神弄鬼的專搞些騙人的把戲了。
 
  如果說這是一場赤裸裸的政治鬥爭,部分學者認為今後鬥爭的重點就應該,一在搶回話語權,爭取國內外民眾的理解、同情與輿論的支持;二是要拆穿、坐實這些所謂學生領袖與民進黨之間的關係,不容回避;三是政府都要一切依法行事,切忌犯錯,不要讓民進黨及學生有脫身和轉移焦點的機會;四是要理性應對,軟硬之間要拿捏得宜,表現最大的理性和適度的善意,借此來凸顯對方訴求的反覆及無理。最後,如果學生與學生,群眾和群眾、鷹派與鴿派之間發生矛盾,一旦學生或群眾使用暴力,民意就更會站在政府的一方。
 
  整體而言,這次因服貿協議造成的抗議,部分學生對程序問題的抗爭有理,但其實這更反映出他們內心看不到未來,畢業即失業的深沉恐懼,多數善良的參與者是主動或被動的遭人利用,抗爭活動只成就了少數的所謂學生領袖,而他們都是民進黨的支持者,未來彼等代表民進黨參選將不令人意外。民進黨則是躲在幕後的影舞者,它既想利用學運來打擊政府,但也被激進的學生所綁架,沉默的大多數民眾和一些媒體在眾口鑠金的情況下,為免成為攻擊的對象,紛紛閉口禁聲,於是惡性循環已然形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