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民企發債規模萎縮背後的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4-09-29 08:45:31  


 
  民營企業風險特征

  文章分析,債券市場是一個理性市場,除了客觀因素,民營企業本身存在的一些風險特質也是債券市場呈現更多國企偏好特征的原因。

  民營企業相比國企在經營、管理和外部環境等方面風險暴露較多,在盈利能力下滑和外部融資渠道收窄的情況下,更容易出現流動性風險,評級機構對民營企業的評級相對更為謹慎。

  與國有企業相比,民營企業在經營效率、成本控制能力等方面具有競爭優勢,但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過度依賴單一控制人。民營企業經營管理對實際控制人依賴度很高,若實際控制人出現問題,企業正常經營將受到嚴重打擊。以華通路橋為例,其本身經營及財務表現均正常,但由於其董事長突然被調查從而引發一場兌付危機。

  二是投資決策機制不完善,更容易出現投資衝動。民營企業往往財產所有權、經營決策權、人事控制權集中,實際控制人多為集權管理,個人權威的主觀決策模式易出現決策失誤。以江西賽維和熔盛重工為例,均是在行情較好時大規模投入(一個涉及光伏行業,一個涉及造船業),而隨著行情的急轉直下,公司經營狀況也迅速惡化,償債能力受到嚴重影響。

  第三,缺乏隱性擔保。國有企業,尤其是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往往被市場視為背後有政府的隱性擔保。在經營受到打擊、風險加大及債務危機時,獲得政府救助的可能性遠高於民營企業。比如國有企業新中基公司雖然自身經營出現問題已無法獨立償還債務,但由於其發行的“11新中基CP001”有第一大股東農六師國資公司進行兜底,最終得以平穩兌付。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民營企業發行的“12津天聯”雖有擔保公司進行擔保,但由於擔保公司本身深陷債務危機,使得擔保成為一紙空文。

  第四,關聯交易情況嚴重。民營企業往往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的企業較多,但並非發債主體的並表資產,資產邊界界定不清,且相關企業之間關聯交易規模較大,存在收入或利潤轉移現象。

  第五,管理制度不健全。民營企業管理制度問題尤其體現在財務管理行為不規範(比如違規拆借、擔保)、信息透明度差、財務信息披露質量、及時性有待提升,互保、圈保行為較多,或有負債風險相對較高,且債務資本結構多不合理,對財務風險重視不足。

  第六,缺乏資源優勢。民營企業進入壟斷性行業的難度大,一般從事的是競爭性行業,行業風險相對較高,抵抗經濟周期波動的能力較弱。今年以來出現的多起信用事件,所涉及的行業多為化工、太陽能等充分競爭行業。

  如何逆轉

  文章提出,2014年以來,國務院及相關部委密集發文,旨在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增加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從債券市場發展看,應降低民營企業准入門檻鼓勵更多小規模的企業進入市場、豐富發債企業主體。對此,各級市場參與者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首先,客觀對待信用風險暴露,引入高風險投資者。一個健康的債券市場,違約現象是正常的,市場投資者也逐步認識和接受,這為擴充資質相對較差的發行主體進入市場提供了基礎;同時市場對高風險高收益債券是有需求的,銀行間市場應培育多元化的投資者,適當引入投機類投資者,使投資者在多樣化的市場中自主尋求風險和收益的均衡,也是促進市場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隨著丙類戶的展開,將會有更多的非金融機構投資者加入投資主體,一二級債券市場有望活躍。

  其次,政府適當參股民營企業或設立扶持基金。可以考慮地方政府對民營企業的直接支持,包括由地方政府設立產業投資基金或者股權投資基金,適度對民營企業進行股權投資,樹立市場信心;或者設立政府扶持基金,對民營企業發債進行貼息,直接降低民營企業發債成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