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韓國首爾再現“科舉考試”

http://www.CRNTT.com   2014-10-15 12:17:33  


考生寫下漢詩
 
  朝鮮王朝時期,進士科與明經科已不再分開舉行,統稱文科,統一考試,考試內容仍以中國經學、詩詞歌賦、實務策為主。朝鮮的科舉制度除考試形式、考試內容基本仿照唐宋外,防止徇私舞弊等措施也仿照了宋代的糊名和譽錄制度。

  宋代開始,科舉開始採用糊名和譽錄,為防止徇私舞弊。“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貫等密封起來,又稱“彌封”或“封彌”,考官無法看到考生姓名。然而糊名之後,還是可以辨認出字跡筆畫。“譽錄”則是將考生的試卷重新抄錄一遍,這樣考官連考生的字跡也無從辨認。

  明王朝建立後,科舉制度發展進入穩固階段,正式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鄉試是由南、北直隸和各布政使司舉行的地方考試,每三年一次;會試是由禮部主持的全國考試,又稱禮闈,於鄉試的第二年舉行;殿試在會試後當年舉行。朝鮮科舉考試也是每三年舉行一次,分為初試、複試和殿試。

  朝鮮王朝時期的科舉考試只要不是賤籍貫,沒有其他不得應試事由者,均可參加科舉。科舉制度的出現極大地推動了文官政治的建立。韓國學者李成茂在《高麗朝鮮兩朝的科舉制度》中寫道:“隨著官僚制度的發展,在仕宦途中漸漸形成了一道阻止常人晉升的堅固長城,而科舉則是助人突破這道長城升至高位的促進劑”。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餘蔚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以儒學為核心的科舉制度,對儒學在朝鮮的傳播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儒學思想不僅在文人學者中備受推崇,並且逐漸普及到民間,儒家的倫理觀念和道德規範滲透到朝鮮社會的各方面。”

  朝鮮末期,由於官場腐敗,科舉制度已徒具形式,舞弊賄賂之風盛行。1894年,日本部隊進入朝鮮,強迫朝鮮王朝接受日本提出的改革方案,即著名的“甲午更張”,改革方案中包括廢除科舉制度。自此,影響朝鮮900多年的科舉制度消亡。

  (本文部分觀點參考楊昭全所著的《韓國文化史》) 紀念定都六百年 韓國首爾再現“科舉考試”

  原标题:纪念定都六百年 韩国首尔再现“科举考试”  作者徐明徽 來源:澎湃新聞2014-10-15 09:55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