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新中裝的寓意

http://www.CRNTT.com   2014-11-20 12:06:47  


 
宋錦涅槃記

  近段時間,吳建華經營的鼎盛絲綢因為“新中裝”提供了一種核心面料—宋錦而名滿天下,也為宋錦未來的命運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

  從歷史上看,宋錦是一種漢族的傳統絲綢,因色澤華麗、圖案精致、質地堅柔而被稱為“錦綉之冠”,又因產地主要在蘇州一帶,稱作“蘇州宋錦”。宋錦與南京雲錦、四川蜀錦一起,被譽為中國三大名錦。

  然而,值得回味的是,一鳴驚人的宋錦在近20年的時間裡一直安靜地躺在博物館裡。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宋錦一度面臨“人亡技消”的窘境。甚至如今,在宋錦的傳統產地蘇州,能夠批量生產宋錦的企業只剩下三四家。

  在2011年之前,和很多人一樣,吳建華並未聽說過宋錦,即便他已在絲綢行業摸爬滾打了20餘年。

  彼時,全國的製造行業都在呼籲轉型升級。專注於面料生產的吳建華希望轉型開發絲綢產品,成立自己的品牌。他與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合作,為高級VIP生產專用禮品。其間,吳建華面對一個“考題”:國航方面透露,他們想要一個“既融合中國文化元素,又時尚、實用”的禮品。

  正當吳建華迷茫時,他看到一篇報道,大意是說宋錦的傳承人、蘇州絲綢博物館創始人錢小萍向有關部門寫了一封信,反映宋錦復興面臨的尷尬處境。

  蘇州絲綢博物館館長丁懷進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蘇州曾有一家織錦廠,後改名蘇州織錦廠,一直經營到上世紀90年代。這個工廠不僅織造宋錦,還生產長毛絨掛毯等織品,遠銷波斯灣、伊朗等地。

  然而,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字畫裝裱市場逐漸萎縮,長毛絨掛毯的訂單也大幅下降,但織造成本卻不斷上漲。最終,蘇州織錦廠停產改制,至2004年,企業倒閉,技術人員被遣散,技術檔案和資料散失。

  與此同時,2003年10月,文化部啟動“中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工程”,並公布首批10個試點項目。次年4月,試點名單上增加30項工程,其中包括綜合性試點3個,江蘇省蘇州市榜上有名。

  時代周報記者獲得的資料顯示,被列為第二批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試點城市後,蘇州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2004年5月,頒布《蘇州市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辦法》。這是全國地級市中第一部旨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地方政府規章。

  同年同月,蘇州市文廣局、財政局還聯合發布《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蘇州市綜合性試點總體實施方案》。2006年,宋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一年後,經文化部確認,蘇州絲綢博物館的創始人錢小萍被評為宋錦製造技藝國家級傳承人。

  2012年初,72歲的錢小萍曾給時任蘇州市委書記蔣宏坤寫信。信中寫道:“蘇州宋錦,儘管近幾年得到了文化部、市文化局和市勞動人事局等有關部門的扶持,已稍有起色。……但由於缺乏資金和場地,至今無法形成研、產、展、銷相結合的宋錦文化傳承基地。”

  錢小萍的信讓吳建華萌生興趣。而巧合的是,此前,2009年,蘇州東吳絲織廠資金鏈斷裂,吳建華收購了這家企業所有的庫存和樣品,並將核心團隊收編。

  “團隊裡有不少40多歲的老技術員,熱愛絲綢,也做了一輩子絲綢。如果轉行改業,他們一則不願,二則很難適應。”吳建華說。 “我當時仔細思考了企業的發展方向以及宋錦的特點。這種傳統瑰寶的潛在市場價值其實很大,但因為沒被充分挖掘,所以只能尷尬地躺在博物館裡。”

  吳建華認為,保護宋錦不能只是讓它進博物館,而是要讓這古老的東西,結合時尚的設計,進入尋常的百姓人家,讓消費者使用並感受到它的優異之處。如此,宋錦的生命力才會越來越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