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果敢族”的由來

http://www.CRNTT.com   2014-12-30 11:59:02  


 
  明代中期,國勢強盛,周邊各少數民族部落紛紛稱臣納貢,接受明王朝的統治。在當時雲南與現在緬甸北部克欽邦、撣邦接壤的地方,明朝採取“以夷治夷”的方式對邊境“蠻夷”進行統治。明王朝在此設立了6個宣撫司、宣慰司,其中2個是在目前緬甸版圖上的孟養和木邦。當時,明朝的統治範圍很廣,薩爾溫江的上游是中國的內河,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部分也在明王朝的統治範圍。在伊洛瓦底江邊的八莫,明朝設立“威遠營”,並在此築壇誓衆,其誓詞曰:“六慰拓開,三宣恢複,諸夷格心,求遠貢獻,洗甲金沙,藏刀思窟,不縱不擒,南人自服。”

  1593年,雲南巡撫陳用賓受命以武力收複了蠻莫(八莫)。為了加強邊防,陳用賓在騰越州邊界築起了八關,即神護關(今雲南騰衝縣西北孟卡山)、萬仞關(今雲南盈江縣西北孟弄山)、巨石關(今雲南盈江縣西北息馬山)、銅壁關(今雲南盈江縣西北布哈山)、鐵壁關(今雲南隴川縣西北)和虎距關、漢龍關、天馬關(清末中英勘界時,三關劃歸緬甸)。這八關的關址距當時中緬邊界數十裡至數百裡不等。1602年—1606年間,緬人舉兵向北進攻,先後攻占八莫、孟養等地。

  1658年3月,南明“小朝廷”桂王永歷帝朱由榔,為“大西軍”擁戴而舉旗反清。同年10月進入雲南,終因不敵清兵而放棄昆明,經保山、騰衝退入緬甸。1662年,吳三桂率清兵10萬之衆抵達緬甸阿瓦城郊,緬王莽白即將永歷帝及其母子妻妾送交清軍,永歷帝於同年6月被絞死於雲南昆明。在此之後,朱由榔的數千隨從,或降清,或逃往內地,但絕大部分官兵百姓留在了緬甸北部地區。憨厚的土著人鬥不過這群來勢汹汹的“客籍”,漸漸退入野人山深處,一個華人社團崛起於緬北高原,繁衍至數十萬之多,其後果敢土司和萊莫土司均延承了中國封建王朝的官僚體系。1968年以前,那里地方政權機構的官職,依然用明朝武官的官職來命名,如守備、千總、把總之類。老百姓的服裝仍然是明朝時的漢裝,信奉的是文聖孔子和武聖關公,由於他們是明朝皇族和士大夫的後人,故一定保留了相當明朝官話。這在世界史上是一個特例。

  永歷帝事件不久,在今緬甸臘戍附近的登尼,清政府設立“木邦宣慰司”一職,命其世守其地。但清政府畢竟鞭長莫及,多時是統而不治,實際上成為“化外之邦”。那里的封建領主制是一種特殊形態。當地土司既不臣服於清朝皇帝,也不受制於英緬殖民政府,依靠薩爾溫江這一天險傲然獨立,卻也自我封閉了幾百年。1897年,英人與清王朝談判定界,果敢正式劃入英屬緬甸。直至1962年,當地土司才與奈溫將軍達成協議,交出土司官袍和印璽,實行地方自治。即使在今天,許多果敢人依然以皇裔後代而自稱。

  這一時期的果敢地區還有一部分漢人,這就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上的商賈馬幫。他們因留戀緬北而長久留了下來,其中以雲南、貴州、四川人居多。此外,“二戰”中被打散的國民黨遠征軍的老兵們,因衣食無著,被迫流落緬北,輾轉來到果敢。因此,在緬北果敢一帶,人們的籍貫不僅有雲貴高原,還有湖南、湖北、浙江、江蘇、江西等地。在整個北金三角地區,無論世事如何變幻,漢文化的脈絡始終未被阻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