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馮驥才:抓住傳統的最後機會

http://www.CRNTT.com   2015-03-07 09:20:02  


 
  解放周末:其中有很多誤區和似是而非的理解。

  馮驥才:比如我,我覺得我自己的文化基因就比上一代人差。我們對傳統文化的情感很複雜,這和我們經歷的歷史有關。

  自清末開始,社會衰落,傳統精神隨之衰落,之後經歷戰亂、外國入侵、一連串不平等條約的打擊等,讓當時中國人的民族自信開始喪失。以我自己為例,我20歲剛出頭時,正是上世紀60年代,傳統文化被視為牛鬼蛇神,掃蕩一空。不管是傳統中的精華還是糟粕,統統被丟棄,很多傳統的東西就此斷裂。

  經過那樣一個時代的動蕩,傳統已經不成樣了。但好在我的父母一輩身上,還留著傳統的血脈。這種傳統,未必是教科書上的具體內容,而是體現在那代人一言一行背後的價值觀里,那裡依然有著傳統的影子。這影子就說明中華民族的文明還在。

  到了上世紀80年代,國門一打開,我們的傳統文化還沒來得及回歸,外來文化又蜂擁而至。好萊塢、名牌、時尚,商業文化全面入侵。商業文化是粗鄙的文化,它本身沒什麼。但是,如果一個社會只有粗鄙文化,那就出問題了。當時的中國不富裕,看這些東西新鮮,以為這些才是精英文化、先進文化。當大家急著擁抱新鮮東西的時候,就與自己的文化疏遠了。

  解放周末:今天,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已經到了非常緊迫的地步。

  馮驥才:不只是緊迫,我認為現在形勢已經非常嚴峻了。嚴峻到什麼程度?今天是我們抓住傳統的最後一個機會。再往下,我們的下一代、再下一代,他們對傳統的認識、共鳴、集體記憶會更少,那時候再談傳統的繼承更加來不及,它可能只會淪為博物館里的擺設,變成一紙空談。

正是為了未來,我們保護我們的遺產,傳承我們的文明

  馮驥才曾寫過一本書,叫《鄉土精神》。

  在書里,他以融散文、隨筆、思想批評、文化研究為一體的筆法,記錄了自己在田野考察時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講述了許多珍奇美好而又鮮為人知的文化記憶。文字蘸滿了使命感,也嵌進了危機感。

  鄉土精神,是馮驥才的不渝追求;鄉土,亦是他的不變關懷。每一次參加全國“兩會”,馮驥才的提案幾乎都與鄉土有關。

  解放周末:您覺得在“最後的機會”面前,我們該如何奮力守護傳統?

  馮驥才:我們五千年的歷史,基本上是農耕的歷史。村落是我們最古老的家園。

  由於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地域多樣、文化多元,我們的村落千姿萬態,無比優美。我們的文明最初是在村落里養育成的,中華文明的大樹最綿長的根在村落里;我們難以數計的物質的、非物質的文化遺產在村落里;少數民族的文化基本上在村落里;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根性和多樣性也在村落里。

  有現代眼光的人都深知,傳統村落的價值不只是歷史價值,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未來價值。正是為了未來,我們保護我們的遺產,傳承我們的文明。

  解放周末:如何讓傳統活在當下,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您一直提倡的“鄉土精神”是否可以成為我們抵達傳統的一種載體?在城市化進程中提倡鄉土精神的意義是什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