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新常態:中國經濟增長極限?

http://www.CRNTT.com   2015-03-11 09:56:05  


  中評社北京3月11日訊/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這是對中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的科學判斷,對於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然而有一種論調認為,新常態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已面臨極限。如何看待這一問題,值得探討。

  辯證認識經濟增長極限

  學習時報發表中央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趙振華文章表示,經濟增長是個量的概念,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GDP或人均GDP的增加。經濟增長速度的快慢決定於諸多客觀因素,要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階段、生產要素供給以及市場需求等多種條件制約,任何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的經濟增長速度都是有極限的,不可能無極限增長。從世界經濟發展史來看,農耕時代的年均經濟增長率不足1%,工業革命改變了生產要素的約束條件,隨之出現了世界經濟增長奇跡,如英國、美國、德國、日本等國的工業革命奇跡,也曾經出現過“亞洲四小龍”騰飛奇跡以及拉丁美洲等國家的經濟增長奇跡,年增長率達到了10%。改革開放後,中國也創造了世界奇跡,年均經濟增長率達到9.8%。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率連續40年超過10%,這是經濟發展的自然規律決定的。

  經濟增長有極限的主要原因有:一方面受到各種生產要素供給的制約。經濟增長是一系列生產要素有機組合的結果。農耕社會,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生產要素主要是土地和勞動力,人們運用簡單工具從事生產,產出量自然受到限制,每年能夠有1%的經濟增長率就相當了不起。工業化到來,改變了生產條件,突破了生產要素的地域和空間限制,新技術不斷湧現,生產力水平極大提高,不少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可以達到10%。然而,隨著經濟總量日益龐大、資源特別是不可再生資源的日益減少、技術進步、能源、環境等約束,發達的工業化國家經歷了一個時期的高速增長之後,便進入了低速增長區間。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庫提供的數據,自1980年至2013年的33年間,美國年經濟增長率超過4%的只有的9個年份,日本只有7個年份。歐元區自1992年以來沒有一個年份經濟增長率超過3%。另一方面,受到需求制約。就投資需求而言:欠發達國家或地區有投資需要但無力投資;發達國家有能力投資,但基礎設施比較完善,沒有投資需求。就消費需求而言,在一定時期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定階段,人們的消費需求難以出現大幅度變化,比如吃飯,每天有三頓飯即可,不可能每天都吃四頓飯、五頓飯。況且還要受到收入限制,即使有消費需要也難以轉化為現實消費需求。自工業革命以來,發達國家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所倡導的“人類征服自然”“向大自然宣戰”的模式使人與自然處於尖銳的矛盾之中,並不斷受到自然的報復,導致了人口激增、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人類陷入為增長而增長帶來的困境之中,產生嚴重的社會問題。早在1972年,著名經濟學家丹尼斯•米都斯公開發表了《增長的極限》,提出了國民經濟的指數增長極限、污染極限、技術的副作用等值得警醒的問題。

  從另外一個角度講,經濟增長又是無極限的,因為技術進步沒有天花板。自工業革命以來,科學技術加速進步,特別是顛覆性技術頻頻出現,新的資源、能源不斷代替舊的資源、能源,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斷變換和更新;同時,人們消費欲望又是無極限的,在低層次的消費需求被滿足之後,必然產生高層次的消費欲望。因此,世界經濟總是在不斷增長的,即使遇到經濟危機,經濟增長呈現短暫停滯甚至負增長,但長期來看,全球經濟仍然呈現一條在波動中向上傾斜的曲線。無論是人均GDP還是全世界的GDP總量都會呈現上升態勢。根據世界銀行數據庫提供的數據,到2012年世界經濟總量已經達到72.44萬億美元,人均GDP已經達到10281美元,其中發達國家已經達到38182美元。我們相信,未來世界經濟還會在波動中增長。

  從世界經濟發展史可以看出,每一次經濟增長的極限都被新的增長元素突破,農耕文明時代的經濟增長的極限因工業文明融入新的增長元素突破,工業文明時代經濟增長的極限又被生態文明時代融入新的增長元素突破,世界經濟總是在不斷克服舊的矛盾或要素制約中實現新的增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