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緬甸內戰為何又扯上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15-03-20 10:42:32  


 
50年內戰已成痼疾
 
  顯然,這已經是“最後通牒”了,中國軍機和坦克等也已出現中緬邊界附近,中緬關系似乎頓時變了個樣。當然,因此有人歡喜有人愁。但當前的中緬關系,到底是怎麼一種狀態呢?是空前的緊張,還是暫時的冷卻?
 
  首先,緬甸內戰不是突發的事件,而是有著數十年歷史的痼疾。
 
  翻開歷史,緬甸軍方與國內各少數民族地方武裝,數十年來一直在捉迷藏相對抗。雖然不斷發生武裝衝突,由於戰事總是在北部內陸較偏僻地區發生,而且戰爭又總是在“邊談邊打”中斷續進行,貌似鬆散的統一還能勉強維系,人們也就見怪不怪成習慣了。

  內戰的常態化,不僅使緬甸的封閉常態化,軍人專政也順理成章成了緬甸的常態。軍事政權和軍事集團要靠內戰維持勢力均衡,背後的大國勢力也可借內戰來牽制對方,緬甸局勢不僅是地緣政治的錦標,還成了大國政治的實驗品。
 
  其次,緬甸是個多元民族和文化的國家,維系鬆散的聯邦尚可,要實現統一就不簡單了。
 
  總人口近6000萬人中,分成130多個民族。其中,緬族占了三分之二,撣族、克倫族、克欽族、孟族、佤族等是比較大的少數民族。1947年,撣邦、克欽邦、欽邦和緬甸本部於撣邦境內的彬龍小鎮簽署《彬龍協議》聯合向英國爭取獨立。1948年成功脫離英國殖民統治,正式成立緬甸聯邦共和國。
 
  1962年,軍事強人尼溫政變奪取政權,否決少數民族自治的條款,開始推行緬甸同化的政策。緬甸政府和少數民族開始武裝對立,不僅形成50年的內戰,還形成25支較大的地方民族武裝和10多支較小的地方民族武裝。其中,僅一個撣邦就有10多支地方武裝在活動。
 
  第三,如今最活躍的地方民族武裝,不是神出鬼沒的所謂華人的“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MNDAA),而是與美國淵源頗深的“克欽獨立軍”(KIA)。緬甸共產黨領導的地方武裝現在已經瓦解,但獲得西方國家呵護和援助的在野政黨,比如翁山淑枝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LD),又跟代表軍事政權的“聯邦鞏固和發展黨”(USDP)形成了新的競爭三角關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