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鄭新立:穩增長亟待貨幣政策的支持

http://www.CRNTT.com   2015-06-16 06:51:35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鄭新立
  中評社北京6月16日電/一季度的經濟數據發布之後,4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當前經濟形勢,提出要“高度重視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這是對當前經濟運行主要風險做出的正確判斷,是對當前宏觀調控主要任務做出的重要部署。我們應當按照政治局會議精神來統一對當前經濟形勢的認識,並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

  中國證券報發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鄭新立文章表示,經濟下行已經持續了三年多時間。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降為7%,財政收入增速降為3.9%,工業企業利潤減少2.7%。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為5.9%,出口增長6.2%,CPI降為1.5%,PPI已連續38個月為負。1-4月,新開工建設項目投資增長率為零,4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庫存增長7%。儘管就業情況仍比較好,整個經濟運行仍處於可控範圍,但一些脆弱的行業和企業,如煤炭、鋼鐵、房地產和一部分中小企業的運營困難加大,孕育著破產和金融不良資產增加的風險,顯露出經濟形勢嚴峻的一面。統計數據已經說明,需求不足已成為宏觀經濟的主要矛盾,經濟下行成為當前經濟運行的基本趨勢,通貨緊縮則成為經濟生活的主要風險。擴大需求特別是擴大內需,已成為當前宏觀經濟政策最重要的選擇。

  實施擴大內需的戰略,要求推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在經濟職能上,財政政策主要是管結構,貨幣政策主要是管總量的。因此,實施擴內需、穩增長的政策,主要應當發揮貨幣政策的作用。近4年多來,我們實際上實行了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

  文章分析,為什麼說近幾年的貨幣政策實際上是適度從緊?只要我們把近四年多的廣義貨幣M2的增長速度與之前20年的年均增長速度做一個對比,就會一目了然。1991-2010年的20年間,中國M2的年均增長速度為20.5%,GDP的年均增長速度為10.3%,M2的增速為GDP增速的2倍。這是中國經濟的長期實證數據,與國際歷史上處於快速成長期的國家的數據是一致的。國外經驗證明,在工業化、城市化快速推進的過程中,M2的增速保持在GDP增速的2倍左右是合理的。長期高於2倍,就會出現通貨膨脹;長期低於2倍,就會出現通貨緊縮。美國著名貨幣經濟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弗裡德曼,曾發現和論證了這一規律。

  反觀近4年多來中國貨幣增長速度及其影響:2011-2014年,M2的年增速分別為13.6%、13.8%、13.6%、13.0%,年均增速為13.5%,比此前20年的年均增速下降了7個百分點;隨之GDP的年增速分別為9.3%、7.7%、7.7%、7.4%,年均為8%,比前20年下降了2.3個百分點。今年1-4月,M2的同比增速降至10.1%,比1991-2010年的增速下降了10.4個百分點,比前4年的增速下降了3.4個百分點。根據經驗,貨幣增速對經濟增速影響的滯後期為半年,去年特別是今年前4個月貨幣增速進一步下降,必將在下半年和明年顯現出來。應當說,前四年多GDP的增速沒有降至M2增速的二分之一,是大力推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結果。

  應當看到,當前經濟下行已經形成一定的慣性。由於企業形成了經濟下行的不良預期,制約了投資的積極性。今年前4個月,社會融資總規模僅增加5.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少增1.5萬億元,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來源同比僅增長6.5%,比同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低5.5個百分點。企業缺乏投資意願,銀行貸款用不出去,以致不久前人民銀行向部分金融機構進行定向正回購,回收了超過1000億元流動性。經濟下行慣性助推通貨緊縮,通貨緊縮加劇經濟下行,如此惡性循環,是十分危險的。當前,必須抓緊落實中央政治局4月30日會議精神,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克服經濟下行慣性,使貨幣增速有一個大於正常情況下的增長速度。

  文章稱,一個時期以來,不少人常常以中國經濟的貨幣化率較高為由,主張降低貨幣發行的增速。截至2014年年底,中國M2即貨幣和准貨幣總量已達122.8萬億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63.6萬億元的193%。在國際上,這個比例因各個國家的發展階段、金融結構不同而有較大差異。中國的這一比例與某些發達國家不相上下。判斷一個國家貨幣化率是否合理,關鍵應看貨幣供給量能否保持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大體平衡。只要不造成通脹或通縮,貨幣供應都應當視為合理。需要指出的是,由於中國資本市場發育程度低,企業融資主要依靠銀行貸款,經濟貨幣化率高一些是正常的、合理的。也就是說,由於中國經濟的證券化率偏低,企業對間接融資的需求較大,必然要求有較高的貨幣化率。發達國家股市市值總額一般相當於GDP的100%左右,而中國長期僅為40%左右,最近幾個月才上升到50%以上。在判斷貨幣供給總量是否合理時,只看經濟的貨幣化率,不看經濟的證券化率,只能得出錯誤結論。因此,對於目前193%的貨幣化率,不應過度擔憂。相反,在人民幣逐漸國際化的背景下,M2的總量已成為衡量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指標。中國規模巨大的實體經濟是人民幣的強大支撐。

  從國內外經驗來看,由於中國工業化、城市化的任務尚未完成,經濟仍處於快速成長期,M2的增速保持在GDP的增速的2倍左右是必要的,既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又不會出現通貨膨脹。同時,發展方式的轉變不僅需要存量的調節,更需要增量的調節,這就要有一個穩定的較為寬鬆的經濟環境。發展方式轉變是一個歷史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急於求成。當前在貨幣政策上實施降息降准,適度擴大貨幣發行,是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的正確舉措。

  文章提出,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為了避免銀行貸款大量流入股市,製造資本泡沫,需要投資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引導。中國債務率偏低,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還有較大空間。應擴大長期建設債券的發行規模,通過財政資金的貸款貼息、資本金補助、減稅等措施,引導銀行貸款投向,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國家發改委近期推出總投資額近2萬億元的7個工程包,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類建設項目,以特許經營權的方式,鼓勵社會資金投入。財政資金和銀行貸款應主要投向這些領域,以達到優化結構、改善民生、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的目的。為防止企業挪用信貸資金炒股,應加強對資金流向的跟蹤監察,確保銀行資金流向實體經濟。過去曾實行過的點貸、窗口指導等成功經驗,現在依然有效。中國人均GDP僅為美國的六分之一,人均消費支出水平僅為美國的十二分之一。我們通過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還有很大空間。如果在目前的發展水平上就出現增長乏力,那就一定是我們的體制和政策出了問題,沒有把增長的潛力釋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