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黃清賢:中華文化蘊藏解決難題的啟示

http://www.CRNTT.com   2015-11-18 00:06:28  


成功大學兩岸統合研究中心執行長,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暨政治經濟學研究所副教授黃清賢(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1月18日電(中評社報道組)日前,在北京大學主辦的“中華文化復興論壇”上,成功大學兩岸統合研究中心執行長黃清賢表示,從兩岸關係來看,中華文化可以為大陸與台灣提供同構型的認知平台。因為大陸文化是在中華文化的發源地持續發展,台灣文化則是在中華文化的基礎上開拓發展。但是基於同樣文化根源的發展,卻不一定保證會建構出同構型,因為文化會隨著時空範疇的差異,也就是面對時代變遷產生的現代化發展差異,以及不同地域形成的本土化特質差異,使得“同構型”反而趨向“異質性”,由認同轉向疏離。

  黃清賢認為,基於相對認知的角色不同,分類為敵人、對手、朋友的三種角色,而這三種角色依序指涉為霍布斯的結構、洛克的結構、康德的結構等三種文化。

  他解釋說,霍布斯文化的邏輯是敵意,就是所有人反對所有人的戰爭,自我將他者再現為“敵人”;洛克文化的邏輯是競爭,是允許對方生存的角色認知,自我將他者再現為“對手”;康德文化的邏輯是友誼,非暴力與團隊行動成為規範,自我將他者再現為“朋友”。

  黃清賢認為,兩岸關係自1949年以來,歷經長期的霍布斯文化,雖然1980年代後逐漸走向洛克文化,但是彼此互信基礎的薄弱,使得1990年代中期至2008年又退回近似霍布斯文化的困境。

  他說,縱使2008年後的兩岸正式邁向和平發展期,再度進入洛克文化關係,經濟層面的紅利數字展現,可是台灣人民似乎對於大陸政府的正面看法,卻未大幅提升,甚至在2014年後還有負面發展傾向,似乎顯示兩岸關係不但未繼續往康德文化正向前進,反而又要倒回霍布斯文化。

  黃清賢指出,這不是代表和平發展路線的錯誤,因為和平發展仍是當代主流,人民才能安居樂業。重點應該是如何進一步強化兩岸的和平發展內涵,當經濟層面、社會層面已經隨著貿易、人員積極交流而拓展,政治層面則因互信不足而舉步維艱時,文化層面存在推進兩岸同構型的曙光。

  在黃清賢看來,中華文化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難題的重要啟示,對於同文同種的兩岸而言,更有建構同構型的基礎。他說,如果中華文化可以逐步成為兩岸“聚同化異”的同構型平台,非暴力與互助的康德文化將可出現,也就是各層面的和平發展將日益深化,全面建構出兩岸人民的幸福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