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分析:新南向政策真能拯救台灣經濟?

http://www.CRNTT.com   2016-08-15 00:15:08  


民進黨“立委”近日組團前往新南向政策規劃中的重鎮印尼,為蔡政府新南向政策擔任外貿尖兵(中評社 資料圖)
 
  然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些都是假議題。第一點而言,新南向的市場固然很廣闊,但台灣就一定能夠熟悉市場、打進市場並贏得市場嗎?恐怕太過樂觀。就以“新南向”中新增的南亞各國來講,政府缺乏效率、經濟風險較大、基礎設施落後、法律制度不健全等問題普遍存在,而且與台灣文化相異、語言不通,現實台灣也沒有足夠的人才能夠幫助企業進軍南亞。在客觀條件都不具備的情況下,政府一句口號就讓企業進軍,難道企業家會讓自己的血汗付諸東流嗎?

  第二,近兩年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形勢下,中國大陸的經濟增長勢頭已經放緩,從過去高速增長到進入年增長6%—7%的新常態,這是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正常現象。對比全球,大陸的經濟增長率依然遠遠超過其他各國,經濟增長的引擎與動力依然還在,13億人口的龐大市場還在。東南亞及南亞的國家會有這麼高的經濟增長率,會有足夠的發展機遇提供給台灣企業?

  第三,近年來大陸勞動力的工資待遇上調,確實使台商在大陸的經營成本增加,也因此在2010年之後出現部份台商轉向東南亞投資設廠。因為台商過去較為集中在大陸東南沿海地區,經過幾十年高速發展,沿海地區經濟總量早已成倍增長,部份省份如廣東、江蘇的GDP總量甚至已經超過台灣,產業發展必定會轉型升級,勞動力的薪資上漲屬正常現象。但大陸幅員遼闊,中西部仍是廉價勞動力充沛的地區,台商自會思考是否進一步西進扎根大陸。而且薪資上漲相對應會帶來購買力提升,對於台商也是利好。

  這樣分析,其實推進新南向的政治目的大於經濟意義。因為蔡政府對於大陸始終心存疑慮,對於馬政府時期與大陸的經濟交流動輒扣上“傾中賣台”的紅帽子,在其執政後當然要凸顯與前朝的差別,因此藉以“新南向”增進與東南亞及印度等國的關係,降低對大陸的依存度來分散風險。但這一點是蔡政府就可以做主的嗎?在日前舉行的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中,就有台灣學者明確指出企業的市場敏感度一定超過政府,如果大陸市場存在很大風險,不用等政府分散風險企業自然會離開,但現實的情況卻是企業仍然願意在大陸發展深耕,說明大陸市場並不是蔡政府所講的那樣充滿風險。此時力推新南向,恐怕大多數企業都不願意放棄已有基礎而去另外開疆辟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