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深度專訪:劉佩瓊論香港經濟變化與應對

http://www.CRNTT.com   2017-06-06 00:05:37  


 
  中評社:如何看這20年香港在經濟民生等方面的變化?20年來香港樓價越來越高,市民大眾的買房願望難以實現,怎麼辦?

 劉佩瓊:是不是每個人都擁有房子的社會就是一個好的社會呢?不一定。有房子住是必須的,但有否物業是另外一回事。

  香港回歸以前,從70年代開始,住房價格就大幅度上升,70年代後期有很多新開發的市區,那個時候香港不斷擴充和發展,雖然房價在上升,但大家還是可以接受並有能力去購買。問題發生在90年代,《中英聯合聲明》中規定,每年不能供應超過50公頃的土地。可想而知,土地供應會跟不上人口增加與經濟發展,將會導致樓價大幅上升。

  回歸以後,沒有了50公頃的限定,但問題在於政府失去了很多時機去主導和發展土地,例如香港有很多農用地,但政府沒有制定完整的政策,去適應香港農業沒落,更沒有把土地盤活,導致大地產商大量購買這些土地。除此之外,香港的郊野公園條例,把香港差不多一半的土地變成了郊野公園,不允許發展。還有其他的一些政治方面的原因。

  香港目前的政府沒有行政主導的決策權,政府五年換屆,由於政治對抗等原因,各方面是不穩定的。董建華先生上任之初就提出“八萬五”建屋計劃,緊接著遇到經濟危機,樓市崩潰,很多人變為負資產。曾蔭權上任後,則走了另一個極端,完全不供應,房屋絕對短缺的情況就非常明顯。到梁振英時期看到這個問題,但由於很多政治原因和反對派阻撓,使他拿不到地,雖然梁做了很多功夫,但政策還沒有落實,就已經換屆。建屋往往需要多年完成,因此香港在公屋政策方面,應該有長期的、穩定的、持續的政策。目前的政制使政策缺乏持續性。

  中評社:您認為林鄭月娥上任後,下一屆政府在土地和房屋供應方面應該怎麼做?
 
  劉佩瓊:首先我希望反對派不會有太多的阻擾,下一屆特區政府能做的就是補齊目前房屋政策上的缺口,至於大的變化我認為可能不會有,因為目前特區政府沒有專門的部門從事政策研究,但也並不代表有這樣一個部門之後,就可以解決目前香港的房屋問題。
 
  遺憾的是,特區政府不但沒有這樣的機構,卻也不信任民間機構。民間機構所提出的一些意見都不被聽取。因此,只要政府把目前在房屋政策上的一些缺口補齊,已經很了不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