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深度專訪:郭一鳴談香港二十年政經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7-06-22 00:19:14  


 
  國際環境的變化亦是導致中央與香港反對派互信下降的一個原因,奧巴馬時代推行重返亞太戰略,中美在南海及整個西太平洋角力,在這個背景下,近年來反對派提出一些本土自決的主張,有人公開與“台獨”勢力及外國勢力進行聯繫,中央擔心香港成為外國勢力反華的舞台,擔心他們打“香港牌”。

  中評社:您剛剛提到內部原因有一個是政府施政存在不足,最近也有人懷念港英時期的政府管治,認為那時候的政府管治比現在要好。您認為,回歸後政府管治的問題出在哪呢?

  郭一鳴:回歸後實行一國兩制,香港繼續保持了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但回歸後的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與港英時期的管治是有本質的不同,回歸並不是簡單的“換支旗”。

  港英時期,重大決策都是由英國政府拍板,英國為香港制定戰略性政策,港英政府公務員隊伍主要是負責執行,一直以來香港公務員有很強的執行力。在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下,香港特區政府的管治班子既需要有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又要能作出兼顧當下的決策,與此同時要將決策付諸實行。我認為這是回歸前後港英政府和特區政府最大的不同。

  董建華政府提出了如“數碼港”“中藥港”、“八萬五”等理念,雄心勃勃可惜最後都落空。公務員出身的曾蔭權出來穩定局面,短期有所改善,但未觸及深層次矛盾。梁振英對香港的深層次矛盾看得比較清楚,想作出改變,可惜很大的精力都消耗在處理立法行政對立的問題上。

  中評社:港英時期,重大決策都是由英國政府拍板,而現在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情況下,缺乏類似英國政府這樣的決策者。那您是否認為,中央應該扮演過去倫敦的角度,在重大問題上為香港作出決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