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當代詩壇的中國色調

http://www.CRNTT.com   2017-08-30 00:22:32  


羅伯特·勃萊 資料圖片
 
  詹姆斯·賴特很欣賞白居易,說白居易是自己的“精神之源”。他的《冬末跨過水溝,我想起了中國古代的一位州官》這首詩,就是套用白居易的詩歌《初入峽有感》,將其翻新,將白詩中的“萬仞山”化為自己詩中的“明尼阿波利斯城的大石頭”,“未夜黑岩”化為“變黑的大橡樹”,“飄沉人”化為“孤零人”,將奔流的長江變成眼前的密西西比河,以表達他對自己身世的一種無奈感嘆。他另有一首著名的詩歌《在明尼蘇達鬆樹島躺在威廉達弗農莊的吊床上作》,根據這題目,就可知道是仿唐代詩歌。他自己也坦率地說,“關於該詩,盡管我本人希望它是對我躺在吊床上時那種情緒的描寫,但它很顯然來自於對中國式(Chinese manner)詩歌的模仿(imitation)”。
 
  羅伯特·勃萊一生中長期住在明尼蘇達西部的農村。或許是他這種居住環境,使他對中國的山水田園詩人陶淵明產生了深切的感情,故他的很多詩從題材到表現形式、表現手法都有著明顯的中國古代詩歌尤其是陶淵明詩歌的痕跡。1978年他出版詩集《樹將在此屹立千年》,首頁就用了陶淵明的《飲酒》(其四)的四句詩:“勁風無榮木, 此蔭獨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他的《三部分組成的詩》第三首的立意,也是承襲這四句而來:“老黃楊樹那強勁的葉子/潛進風中/召喚著我們/消失進宇宙的莽原裡/在那裡/我們坐在草底下/得到永生/就像塵土。”(趙毅衡譯)其組詩《六首冬日獨居的詩》有這樣的詩句:“我把茶壺倒空在外面的雪地裡/觸摸新生的寒意中的快樂之苗/夜幕降臨時/風/窗簾在南邊輕柔地搖曳。”也顯然與陶淵明《時運》中的兩句“有風自南,翼彼新苗”有著內在的關聯。當然,他也不只學陶淵明。中國很多的詩人,都對他的詩歌創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他的另一首《獨處幾小時》這樣寫道:“‘隱者不在這裡;他在山上采蕨。’那就是隱者的童子告訴尋找他的……‘那上面有霧……/我不知他在何處/……我想你找不到他。’”(董繼平譯)可以明顯看出是襲用了唐賈島《尋隱者不遇》:“鬆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他自己也不諱言,說:“我自己的某些詩,如《與友人暢飲通宵達旦後,我們在黎明蕩一只小舟出去看誰能寫出最好的詩來》,就源於中國詩意,如同《午後飄雪》《六首冬日獨居的詩》一樣。”
 
  縱觀美國詩歌的“深層意象派”,我們看到,他們的創作不管是理念,還是內容、表現形式和表現方法,都與中國古代詩歌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系。
 
  來源:《光明日報》作者:劉永清(中南民族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