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
中評智庫:論兩岸價值觀的衝突與整合 | |
http://www.CRNTT.com 2018-03-25 00:59:23 |
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最大的包容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有12個詞、24個字,內涵包括對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的狀態與目標要求。國家層面的要求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的要求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個人層面的要求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顯然,這些要求既有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也有對人類精神文明創造成果的繼承;既有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體現,也有對當今時代精神與普世價值觀念的肯定。如果不把這24個字冠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置詞,相信這些概念是超越任何時代和地域國別的普世道德標準,在任何國家都是好話,都會得到各國官方與民間社會的提倡與推崇。 不妨反過來想想:當今世界有哪一個國家人民不追求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不崇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有哪一個政府不宣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對於同為中華民族、同為中華文化圈的台灣社會來說更是如此。馬英九曾說過:“善良、正直、勤奮、誠信、包容、進取這一些傳統的核心價值,不但洋溢在台灣人的生活言行,也早已深植在台灣人的本性裡。這是台灣一切進步力量的泉源,也是‘台灣精神’的真諦。”⑬ 事實上,判斷一種價值觀的好壞或先進與否,關鍵應看它是否符合本地的基本國情,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與普遍期盼,是否與優秀傳統文化教化相契合,是否有助於建立良善的社會風氣、凝聚人心、形塑共識、團結人民共同奮鬥,是否有助於社會安定、生產力發展、讓人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是否有助於維護世界和平、推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而不是看它姓“社”還是姓“資”,或者冠其他什麼名字。客觀而論,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最接地氣的民族性,最符合人之常情的社會性,最大的包容性和最前瞻的時代性,擷取了各個國家、民族、社會和個體之間利益與追求的最大公約數,也是對不同國家、民族和社會的價值觀念進行的最好對接與平衡。因此,理應得到普遍的認同與尊重。 總之,價值觀交融乃至整合是兩岸政治、經濟、社會全面整合的應有之義和必要之舉。沒有這種交融整合,和平統一將步履維艱,民族復興將會功虧一簣。因為和平統一需要的是文明的方式,而不是野蠻的方式;需要包容、尊重、相向而行,而不是仇恨、偏見、排他、背道而馳;需要互學互鑒、創新揚棄,而不是教條守舊、泥古不化;需要立足本民族、面向大眾、面向未來,而不是照搬外國、固步自封、面向小眾,這就需要兩岸進行價值觀的整合與銜接。兩岸之間不存在根本對立的價值觀,不存在不能整合的價值觀,當然這並不是說和平統一必須建立在兩岸價值觀零差異上,一國兩制構想實際已經預留了包容兩岸價值觀差異的空間,只不過這種差異不宜太大而已。 如果說以往大陸在宣導什麼樣的價值觀問題上不夠系統、嚴謹、一貫的話,那麼,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這方面應該說是進了一步,某種程度上可以起到解疑釋惑、指明方向、凝聚共識的作用,有助於兩岸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交流,化解、整合價值觀衝突,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形塑共同的國家民族認同,使中華文化薪火相傳、發揚光大,形成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人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祖國大陸不斷發展進步,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不斷顯現,隨著兩岸間的全方位交流、融合日益加深,兩岸價值觀的交融整合將成為必然趨勢,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兩岸和平統一將充滿希望。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