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中評月刊:選擇對抗 台灣沉淪 | |
http://www.CRNTT.com 2018-07-12 00:17:32 |
5月1日,台灣收到多米尼加共和國與其斷交的通報。儘管早已有所預判,不過僅僅在多米尼加與中國政府正式宣佈建交之前一小時才收到通知,還是讓蔡當局十分不爽。“外長”吳釗燮在記者會上宣稱這是中國“巨額金錢誘騙”的結果,目的是對台灣“外交打壓”;蔡英文也號召台灣朝野團結一致,放下偏見,共同對付中國的壓力。觀察家們注意到,無論是蔡英文或吳釗燮,他們一反常態,均改口以“中國”稱呼海峽對岸,而不是再度執政以來慣用的“中國大陸”來看,蔡英文當局顯然已經撕破面皮,赤裸裸地擺出一副要和中國大陸進行全面對抗的姿態。 選擇對抗,意味著民進黨蔡英文當局準備放棄過去兩年以“新四不一沒有”(承諾不變、善意不變、更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不會在壓力下屈服;沒有九二共識)為主軸的溫和“台獨”路線,轉向一條強硬對抗式“台獨”路線,這無疑是台灣當局重大的策略轉折。這樣一條強硬“台獨”路線將給台灣和兩岸關係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其產生的緣由及背景為何?未來兩岸關係與台灣的發展趨勢何處去?凡此種種,均需兩岸智庫深入分析思考,更需引起兩岸民眾和知識精英的高度重視!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從來台灣問題發生重大變化,無不與國際政治風雲變幻相關。台灣雖小,但在東亞地緣政治中所處的位置十分重要,歷來是信奉戰略遏制理論的美國眼中的戰略要衝。所以儘管當年為了對抗另外一個超級大國,不得不“丟卒保車”,“斷交、撤軍、廢約”,放棄台灣,與中國大陸建交;但始終留下一個尾巴。而這個“尾巴”隨著冷戰結束,國際政治態勢發生重大翻轉,中國大陸對美國的戰略地位下降而重新定位,賦予了新的使命。不過,由於現代科技的進步和中國大陸的快速崛起,台灣由於距離大陸太近,已難以承受“獨立”的風險和遏阻中國大陸的作用。所以冷戰以來,儘管台灣當局不斷試圖加入美國主導的東亞地緣政治安全組織和“亞太再平衡”戰略,但歷屆美國政府一直未予准許。如學者分析,美國希望台灣在其亞太戰略中只是一個“安靜的貢獻者”。在美國戰略學者眼中,台灣的軍事安全貢獻是:其一,與美國分享科學技術和經驗,特別是在應用資訊、網絡通訊領域;此外,台灣與大陸的鬥爭經驗可供參考。其二,為美國提供偵察和情報方面的支持。美國不願台灣過多涉入東亞和亞太政治安全事務,是擔心一旦台灣加入東亞及亞太戰略中,很可能使“台獨”勢力有恃無恐,難以掌控而冒犯大陸劃定的紅線,引爆兩岸衝突,這將導致美國被迫作出選擇:是在一個不合適的地方與同是巨型國家的中國打一場毫無把握之戰還是放棄台灣?無論如何,這都使美國在戰略上已經先輸了一局。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