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 
中評論壇:高雄與大灣區合作初探

http://www.CRNTT.com   2019-07-20 00:24:30  


林至穎
 
         林至穎:粵港澳大灣區機遇多  青年要走出舒適區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也不純粹衹是為了大灣區九個城市加上港澳,不純粹衹是為了廣東,其實是為了國際之間的競爭,大灣區本身九個廣東的城市加上香港、澳門,在產業上都有很多不同的優勢,彼此之間能夠互補,有競爭也有合作,但是在未來更多的一定是合作。大灣區有可以跟其他的國際灣區比拼,甚至是超越他們的能力。大灣區的海陸空交通都會越來越便利,整個灣區裡的居民的生活都會在一個一小時的生活圈裡,這跟我們說的矽谷灣區還有東京灣灣區的“一小時生活區”也是比較貼近的。

  另外大灣區自己就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人口接近7000萬,所以它本身的消費能力是很大的。任何產業有一個概念,然後把概念轉化為商品,衹要在大灣區裡面,馬上就有了一個7000萬人的市場,更不要說你的產品還可以擴到大陸其他的腹地,通過互聯網、電商各種方法。我們一直都在討論,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裡面有什麼產業的優勢,我也在很多的青年活動裡提過,特別是(針對)青年人,創意性、娛樂性的,其實電影產業,甚至是電競產業,香港現在都很有能力參與到大灣區裡面,也是大灣區現在很缺乏的。另外比方說產品設計、開發、專利、知識產權保護這些,比起大灣區其他的城市,香港還是具有優勢的,所以這方面香港有很多企業也可以參與進來。還有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是一個資金基本自由的市場,香港如果能把這個優勢與深圳的科技結合,然後把科技嫁接到香港這邊進行操作,肯定是有很大的市場的。

  那麼台灣,或者是今天在座的來自高雄的朋友應該怎樣去參與,我自己也想過。兩岸其實原來各自都已經有很多的優勢。同時,香港本身也是台灣金融業操作的一個重要中心,如果台灣通過攜手香港參與到內地金融業當中,是一個可以發揮的空間。另外,因為台灣在現代農業方面有很多成熟的國際化經驗,現在大陸提倡要搞“鄉村振興”、“農業創新”,那麼台灣的這些經驗完全可以輸出,同時大陸也更需要台灣在農業產品管理的標準和認證方面的輔導支持。所以我認為台灣在農業方面的優勢和經驗正好是現在大陸很多地方所需要的。除了原來的製造和怎樣把台灣產品拿到大陸進行銷售外,其實台灣的服務業、文創產業和現代農業也是完全可以和大灣區的產業進行對接,甚至是進入更大的中國大陸的市場。台灣的農產品包裝和文創方面,我個人是非常喜歡的,也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是大陸現在非常需要的東西。

  我自己在做香港青年工作時遇到了一個很大的困惑,就是,他們可能都聽說過某個地方有什麼樣的機會,他們自己也想走出去,但是他們最終還是很難走出自己的舒適區(comfort zone)。我感覺最大的原因是缺少一個可以輔導他們的人,他們去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在當地也缺少有力的對接,他們遇到了困惑和難題也不知道應該找誰諮詢。這就是所謂的“最後一公里”,就是他們到了大灣區,我們要怎麼去幫助他們,在當地排解他們的難題。還有另一個“第一公里”,就是他們現在可能還不知道大灣區的機遇,不知道有什麼機遇。那麼首先就要把資訊透明化,把很多政策和他們可以獲取到的機會擺在他們面前,我們常說現在的年輕人資訊很發達,他們會經常上網去看一些東西,但我也發現有一些年輕人需要資訊和機會擺在他們面前,他們才會真正去挖掘。所以這個“第一公里”的工作也要讓台灣,讓高雄的青年看到大灣區的機遇在哪裡。我個人的感受是,衹要有機會,大家都會願意去探索一下,關鍵就在於你知不知道有這樣的機會,所以很多時候是資訊的不暢通,讓很多青年忽略了某些機會,讓機會白白流失了。所以“第一公里”就在於怎麼給他們更多的資訊,怎麼給他們信心“走出去”,另外就是“最後一公里”,當他們真正走到那裡了,在那裡創業了,我們要怎麼輔導他們,去引導他們,這也是很關鍵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