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中美博弈 台灣何去何從

http://www.CRNTT.com   2019-10-28 00:12:00  


 
  特朗普商人出身,他為了分擔防衛支出,都能與美國的歐洲盟邦和亞洲的日韓盟友斤斤計較,台灣憑什麼可以吃到免費的午餐?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何林翰(Tom Hollihan)曾提出警告,認為“目前的台灣政府與特朗普總統走得很近,這很危險,不利於台灣與美國長期的合作關係”;他提醒,“台灣應該看到特朗普是如何對待加拿大和德國等長期盟友,未來對台的支持是否持續值得觀察。”〔19〕曾因揭發“水門案”而一舉成名的《華盛頓郵報》記者伍華德(Bob Woodward),在其著作《恐懼:特朗普入主白宮》(Fear:Trump in the White House)書中,揭露特朗普曾質疑,美國保護台灣,到底能得到什麼好處?〔20〕這就是典型的現實主義思考模式。伍華德的說法被特朗普斥為“純屬虛構”,但卻得到小布什政府時期白宮發言人佛萊謝(Ari Fleischer)的背書。佛萊謝強調,伍華德這個人向來有話直說,不會揑造事實。〔21〕

  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後,美國是否會再次馳援、在什麼情況下會馳援,依然是美台關係的核心題目。〔22〕除非台灣能夠從美國取得足夠的安全保障,以及確知台灣必須付出什麼代價;否則,台灣貿然選邊站,就可能有“人財兩失”的危險。

  特朗普政府大力推動“印太戰略”,想把台灣納入,台灣有人受寵若驚,希望自己成為美國圍堵中國大陸的“馬前卒”;但包括日本、印度、澳洲等成員,都是各有所圖,對“印太戰略”的期待,應是經濟合作大於軍事同盟,強調“印太戰略”不是用來對付中共。二戰後的歷史經驗顯示,除非成員國存在共同的假想敵,並形成“同仇敵愾”的氛圍,否則任何“集體安全體系”,都無法提供成員國集體安全保障。

  2020年的台灣“總統”選舉,是台灣“總統”直選以來,氣氛最詭異的一次。在執政的民進黨,蔡英文引用她家鄉屏東人常說的一句話,“起厝起一半,不能換師傅”,為爭取連任找正當性。但她沒有想到,會在黨內提名時,就遭到她所任命的前“行政院長”賴清德的挑戰,蔡的初選贏得很辛苦。在國民黨,高雄市長韓國瑜,在“韓粉”的慫恿下,乘勝追擊,想問鼎中央;郭台銘看似半路殺出的程咬金,但爆發力和財力一樣驚人;王金平因覺黨內初選機制“奇奇怪怪”,宣布退出初選;朱立倫行政歷練豐富,備戰已久,反而成了“路人甲”。而台北市長柯文哲則被歸類為中間獨立人士,遲未表態參選,但躍躍欲試,伺機而動。

  蔡英文一向謹言慎行,但為了爭取年輕族群,已不惜火力全開,變身為“辣台妹”,她在兩岸問題的口吻,已逐漸向光譜的另一端靠攏;在國民黨內,高雄市長韓國瑜在哈佛大學吐出一句“‘國防’靠美國”,這也許是一句不經意的話,但卻引發爭議;郭台銘雖堅持“一中各表”,但卻被貼上了“兩個中國”的標籤。至於柯文哲的治國理念是什麼?外界懵懵懂懂,恐怕衹有他自己才搞得清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