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哥大心理講壇:疫情後我們如何向前走?

http://www.CRNTT.com   2020-03-24 00:04:27  


 
  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聯合國非政府組織代表,臨床心理學家Dr. Judy Kuriansky表示,我們現在需要做的是把愛傳遞給每個人,我們要知道,我們存在於同一個世界,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人是有可塑性的,複原力可以使得我們從創傷中走出來,如果創傷後成長,我們就會變得更強大。她也提到了心理學上的思考中斷法,即當人感到消極時,就要更專注於積極的想法和思維方式,消除負面的認知,拍拍手,鼓勵自己,說出積極的想法。當感到恐懼時可以深吸一口氣,自己對自己說“我很安全”,用呼吸去放鬆和重拾活力。她說,我們要感知自己的力量,不論年齡都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來釋放情緒。

  美國心理學會和國際心理治療研究學會會員、國際華人心理與援助專業協會首任主席段昌明表示,干預也好,或者自助也好,都要用我們的文化智慧和心理科學。我們一定要走出來,從一些困境、一些悲傷里走出來,這是很重要的,還要從低處向高走。最重要的什麼?走向健康。我們在做自助的時候,或者對他助他的時候,一定要尊重我們自己的文化智慧,讓自己面對困難情況下不倒下,不放棄我們的文化意識和智慧,會成為我們自救的最有力和最可取的工具。我們文化裡面教會我們永遠都在危中有機,化危為機,或者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所以這些辯證思考是對我們都是有很大幫助的。當然你要想抗擊焦慮有效的話,還需要有信心和希望的基礎。那麼我們中國人常常講的“沒有不會到來的春天”、“人定勝天”或者“事情總會好起來”的等,都是會起到很大的安慰作用。

  另一方面就是心理科學。心理科學其實給了我們很多工具,如果我們知道這些工具有效的話,我們也許能夠把它結合在我們的自助和助人里。心理學告訴我們強化的發生和作用,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想強化的東西,我們就應該多給注意力,不想強化的東西就少給注意力。不管怎麼樣,懂得這個原則的話,在干預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有的放矢一點,再者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已經告訴我們,如果是積極的情感會在我們在面對困難的時候,在瞬間的行動系統就是思考行為的系統中會給一個拓展效應,也就是讓有積極的情感,就會讓人看到更多發生的積極的事情,增加信心和滿意度,這也是我們值得借鑒的,我們不要把精力全部放在那些負面性東西上,要多給積極的東西一些機會。 

  人是社會動物,其行為和感受都是與社會的環境和人間互動緊緊相關,所以把人完全個體化是不符合人性的,也就是說自助也好,他助也好,如果想要人健康,一定要在提高社會的健康環境上下功夫,切切不要把它個人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