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智庫:中國展望 熔舊鑄新的文明脈動

http://www.CRNTT.com   2021-01-04 00:03:23  


 
  完整工業體系、超大規模國內市場的優勢又與另一更大的優勢聯結在一起,那就是中國的新型舉國體制。中國的新型舉國體制之新,不僅是相較於計劃經濟的市場經濟,還與另外兩個“新”相結合,那就是與全球化、數字化的結合。與數字文明相結合的新型舉國體制,帶來了“精細化”的治理。①

  顯性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背後是隱性的“大國科技之道”的整體支撐,其中有既屬科技本身,但又超越純粹專業技術的科技的戰略與管理,真正的帥才的重要性於此凸顯,當年的周恩來、聶榮臻、張愛萍、錢學森正是如此。還有作為基礎研究支撐的數、理、化的基礎學科,尤其是數學作為基礎之基礎。中國的高中數學教材需要提高到像美國高中數學一樣的難度。再就是技術、工藝的經驗纍積,這是屬於科學技術具有“實踐知識”的面向。②此外,要冷靜看待互聯網加的熱度,就工業而言,應是倒過來,是工業加互聯網,工業互聯網、工業軟件的基礎是技術、工藝的大量經驗纍積,這些是難以反向模仿的。以上都是我們所存在的短板。

  技術的目的是要規模化地轉化為工業,最終要與產業結合在一起,在這中間我們還有一短板,那就是工業設計、工業品牌以及最具靈魂性的藝術設計、藝術精神,合之才是“文質彬彬”。中國歷史上的絲綢之路所輸出的絲綢、瓷器,乃是農業文明時代的材料、技術與藝術的結合,絲綢、瓷器與今天的蘋果手機具有高度的相通性——蘋果手機作為具有奢侈品與藝術品性質的電子消費產品,是數字文明時代的材料、技術與藝術的高度結合。今天回到中國歷史的絲綢之路,是要深刻把握其中的“精神”。既要補數字文明時代我們在材料、技術上的短板,也不能忽視補我們在工業設計、藝術設計上的短板,從而能形成真正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品牌、中國設計。

  科技與人文、藝術要重新能高度結合,這不僅體現在工業設計、藝術設計的可見之“用”上,更要立基於深層次的“體”上。數字文明時代的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是指數級的加速度,數字科技的“快”要用人文、藝術的“慢”與“靜”來加以平衡,藝術尤其作用於人的性情,靜而生明,“非寧靜無以致遠”。

  較之藝術、人文,還更深一層次的是中國文明與科學技術的深度關係,包括以下五方面的關係。

  第一,中國文明在對於現代科學的學習中,將科學變成中國新文明的重要有機部分。中國文明在學習西方科學的一套體系的同時,中國文明自身體系中也有一套西方所沒有的中國人的科學思維。中國因此有兩套思維、兩套體系在手,這有助於中國發展出不對稱技術、顛覆性技術的殺手鐧來彎道超車,譬如東風導彈打航母就有中國人的獨特思維。

  第二,在工業文明之後最新的數字文明,與中國的農業文明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西方工業文明具有對於自然等的巨大破壞性,中國文明因而在對其學習必然存在一些矛盾、抵觸、衝突。但數字文明則不一樣,中國對於數字化真是如魚得水,中國在數字化技術的最新發展尤其是5G上第一次與西方站在差不多的起點上。數字文明的互聯互通的思維與中國農業文明的思維具有高度的相通性。數字化也與中國文明的大一統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數字化的技術將使大一統更為徹底化。中國在農業文明時代長期領先於世界,在工業文明時代則落後挨打、奮起趕超,而在數字文明時代則有可能重新領先於世界,從而“回到歷史的中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