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中評分析:台灣應重視為新冠肺炎正名的聲音 | |
http://www.CRNTT.com 2021-02-19 00:06:56 |
2月14日,針對馬英九的呼籲,台灣“衛福部長”陳時中在疫情中心記者會上則回應稱,“指揮中心已經使用COVID-19的稱呼十幾天了”,“但俗名要怎麼稱呼,只要不是污辱性言詞就不會有什麼意見”,對在島內為新冠病毒正名表現出消極態度。 一年來,隨著人們對這一傳染病的認知越來越深入,國際上對其稱呼也越來越慎重。2020年2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將這一肺炎命名為“COVID-19”,並強調命名時不會特定指向某個地理位置、任何動物、人類個體或群體。美國總統拜登在1月26日簽署行政備忘錄,要求各機關徹查並移除“中國病毒”這類指涉,表示“以起源的地理位置稱呼新冠疫情”會助長仇外情緒。 但民進黨當局對這一傳染病名稱的措辭從一開始就公開出界。世衛組織命名COVID-19當日,台灣當局稱因法定傳染病名稱“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不易記憶,表示可簡稱“‘武漢’肺炎”。2020年3月19日,蔡英文在臉書發文時也直稱“‘武漢’肺炎”。儘管從去年10月開始,蔡英文改為使用“‘武漢’肺炎”的稱謂,但一直縱容“‘武漢’肺炎”稱呼在島內的傳播,直至今日,大多數台灣媒體仍然使用“‘武漢’肺炎”的說法,桃園國際機場官網更專門開設了“‘武漢’肺炎防疫專區”。 “‘武漢’肺炎”的措辭易對兩岸關係帶來負面影響。一方面,這一稱謂暗含隱喻的歧視和污名化。根據世衛組織近日在武漢的溯源研究結果發現,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並非新冠源頭,只是一個新的傳播點,因此,將“武漢”與“肺炎”聯繫在一起不僅不科學,也容易引起針對武漢、湖北乃至華人的地域歧視和仇恨。另一方面,這個稱謂也容易煽動兩岸民眾情緒。大陸民眾可能會認為台灣使用“‘武漢’肺炎”帶有惡意,而台灣民眾也可能將對疫情的不滿通過這一稱謂轉化為對大陸的不滿,繼續沿用這一稱謂,對拉近兩岸民心無益。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