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深度:李環談一國兩制在港實踐

http://www.CRNTT.com   2021-05-28 00:02:43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港澳研究所副所長李環(受訪者供圖)
 
  “一國兩制”需要中央和特區共同維護

  中評社:“一國兩制”進入歷史中期,您認為過去二十多年香港在“一國兩制”的實踐中,暴露出了什麼的問題?

  李環:《基本法》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按五十年來算,明年是香港回歸25周年,香港的“一國兩制”實踐過半,也就是我們一般說的“進入歷史中期”。就過去的24年來看,香港的“一國兩制”實踐雖然經歷風雨,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香港社會整體保持了繁榮穩定,各方面不斷取得進步。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也遇到了一些問題。社會長期積累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如住房問題、貧富差距、青年問題等得不到很好的解決,久而久之,形成民怨,特別是青年問題最為典型,他們面臨著就業難、“上樓”難、向上流動難等問題。近年香港出現的社會抗爭活動,也多以年輕人為主。從2012年的“反國民教育科”到2014年的非法“佔領中環”,再到2019年的“修例風波”,都能看到不少年輕人的身影。年輕人充滿熱情、理想,當社會對他們關心不夠的時候,他們會用比較直接的方式表達不滿,有些人還容易被煽動出現激進或違法行為。在每一次較大型的抗爭行動後,社會都有反思,在“修例風波”之後,香港也有反思,主要聚焦教育、傳媒、司法等領域,但如果我們繼續深究,就會發現香港長期以來,有兩個問題一直解決得不好,成為“一國兩制”實踐的掣肘。

  第一個是經濟方面的問題。香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經濟的騰飛得益於自由貿易,所以長期以來,香港社會十分強調自由市場的力量,反對政府任何形式的干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市場小政府”。然而,過度信奉這種新自由主義的理念,也導致香港不重視政府的宏觀調控,缺乏長遠謀劃,在解決土地房屋、貧富差距等社會問題時比較困難。加之回歸以來,特區政府實際上比較弱勢,行政主導難以實現。這些都使得香港經濟雖然一直在增長,即使遭遇了1997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機,在中央的強勁支持下,也能較快恢復,但是普通民眾分享的經濟增長紅利相對有限,市民產生相對被剝奪感,心生怨氣。

  第二個是政治方面的問題。香港回歸24年來,中央政府和泛民主派之間的信任一直沒能建立,或者說信任基礎一直比較脆弱。這集中體現在香港的民主發展問題上,從中央政府的角度看,希望按照香港社會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來發展民主,這些年實際上已經制定了普選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但站在泛民的立場看,認為中央政府在故意拖延,應盡快實現普選。因此,在香港有關普選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止,每隔四五年就會出現一次。而且泛民在立法會選舉的地區直選中長期占有約六成的選票,也讓反對派議員號稱代表民意不斷向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施加壓力。近年來,立法會內充斥著各種抗議活動、惡意“拉布”等行為越來越多,有反對派議員為反對而反對,很多民生議題無法進行討論,遑論解決。第六屆立法會表現得更為明顯,從選舉到宣誓,再到議事大廳裡的肢體衝撞等,都予人香港民主在走向劣質之感。

  香港的“一國兩制”實踐至今,取得的成功不容否認,但上述兩個根本性問題一直沒能有效解決,成為“一國兩制”實踐中難以繞開的問題與挫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