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中美戰略博弈將深度相持

http://www.CRNTT.com   2023-01-26 00:15:11  


 
  二是,《戰略》認為全球化需要進行重大調整,這意味著美國將以更具進攻性的經貿戰略來限制中國向外拓展經濟影響力。拜登政府在《戰略》中承認全球化曾讓美獲益巨大,但同時強調要依據國際形勢劇變調整原有策略。在這些“劇變”中,拜登政府著重提出中國的“雙重身份”:其既是美國“最重要的競爭對手”,又是美國最大貿易夥伴之一。美國要為全球經濟設置“一項積極議程(affirmative agenda)”以“充分獲取21世紀的經濟收益,又促進美國工人的利益”。這反映出,拜登政府不再將全球化的絕對收益視為必然,要採取更加內向化的經貿方法在國際經濟、貿易和科技領域“圈地自重”,以區域化、意識形態化的復合型經貿戰略構築新的戰略聯盟,在不與中國全面脫鈎的條件下讓中國拓展對外戰略利益承受更明顯的體系性壓力。換言之,拜登政府要通過各式各樣的“精密小網絡(latticework)”讓中國感到“被針對”“被圍困”,以此達到“塑造中國周遭外部戰略環境”的根本意圖。

  三是,《戰略》規定了美國“戰略成功”的具體要求,同時在為“贏過中國”設置最終狀態。在結語中,《戰略》描繪了美國“預想中的成功”應是什麼樣子,包括國內實力增強,對外盟友體系深化、在大國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軍事威懾更加強悍、美式國際秩序願景重新引領世界等。從冷戰後美國歷屆政府公布的戰略文件來看,如此鮮明地對自身的“成功願景”給出清晰定位的文件是不多見的。換個角度理解,美國闡述這一“戰略成功”的樣貌,根本是在回答“美國怎樣才算贏得對華競爭”。這個問題不是憑空而來,而是拜登政府決策幕僚深入思考的問題:拜登政府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傑克·沙利文和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庫爾特·坎貝爾曾於2019年在《外交》雜誌上聯名撰文《沒有災難的競爭:美國如何同中國既有挑戰又能共存》,當時還沒有走上現職崗位的兩人在那篇文章中明確提出開展對華競爭需要回答“怎樣才算在競爭中獲勝”這一基本問題。⑦從這個角度來看,《戰略》是以維護國家安全為切入,集中闡述了美國對華“為何要爭”、“爭的是什麼”以及美國怎樣才算“爭贏”等關鍵問題,可謂美國對華競爭首份完整的“路線圖”。若回溯歷史,此份《戰略》的核心構思神似1950年美國正式確立對蘇聯“遏制”政策的NSC-68號文件:當年的NSC-68號文件提出“自由世界”和“共產陣營”的全球鬥爭,如今的《戰略》宣揚“民主同威權”的全面競爭。對中國而言,即便美蘇爭霸的兩極對抗不會完全復演,美國對華系統性、全面性的壓制也將長期持續下去。

  根本上,拜登政府選擇在中選前一個月拋出《戰略》,是在向美國國內民眾展示自由國際主義的“效度”,向海外盟友展示美國安全承諾的“信度”,向競爭對手展示戰略競爭的“強度”,據以部分掩蓋其執政困境,讓內外都能感知到美國的“戰略決心”,進而俘獲盟友的信任和民意支持。拜登政府同中方領導人進行巴厘島會晤,也正是在這樣的戰略背景下展開。

  三、巴厘島會晤中的“美國心思”

  巴厘島會晤是中美元首三年來首次面對面會晤。兩國元首在會晤時採取了同傳形式,會晤持續了三個多小時,超過事先商定的時長。如此長時間、高密度的會談交流,讓雙方的溝通更加充分,關切表達更為有效,這也是元首外交的重要意義所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