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新時代深化閩台民間基層交流研究

http://www.CRNTT.com   2023-10-01 00:00:18  


 
  第一,建構多層次、全方位、廣覆蓋的交流大格局。一是持續全方位開展交流活動。除了要繼續高標準、高質量地辦好海峽論壇、海峽青年節等品牌交流活動以外,要下大力氣辦好省直各部門、各地市、各領域小而專的交流活動。比如湄洲媽祖祖廟攜手台灣宮廟新春祈年活動、閩台青年(福州)古厝文化傳承研習營活動、2021閩台工匠大會系列活動等富有特色、富有吸引力的活動。二是擴大閩台基層民眾的交流。大力吸引台灣基層民眾尤其是南部基層民眾組團回祖籍地尋根謁祖,不斷深化台灣基層民眾對“根、源、祖、脈”的認同。通過閩台同名同宗村、鄉鎮村結對子的方式,推進個性化的“一對一”交流合作實踐,將交流合作延伸至鎮、村層面。繼續擴大閩台村里長交流,統籌組織開展“點對點、村對村、廟對廟、宗親對宗親”的文化交流活動。三是持續擴大吸引“首來族”來大陸。運用社團推薦和網絡報名相結合的方式,專門針對特定的“首來族”群體量身定做相關的活動內容,或讓他們共同參與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增進他們對大陸發展現狀的瞭解與認識。

  第二,重點發揮閩台族譜、涉台文物與閩南方言的優勢作用。一是加強閩台姓氏族譜的研究應用。閩台族譜體現了“兩岸同根,閩台一家”的血脈傳承,意義重大。要協同開展閩台族譜研究和修撰工作,梳理閩台各姓氏根脈關係,全方位開展閩台各姓氏源流及遷徙史研究,重點研究閩台大姓和著姓,儘快實現閩台族譜對接全覆蓋。推動族譜數字化和普及化。二是加強涉台文物及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的保護傳承。據統計,福建省登記的涉台文物占到全國涉台文物總數的八成左右。要加強涉台文物史跡的保護,集中建設一批涉台文化展示點,深入發掘、展示和宣傳其歷史文化內涵。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投入,鼓勵和吸引台灣同胞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閩台共享工程。三是重視閩南方言的保護推廣。在民進黨當局擠壓、汙化“國語”的現實情況下,融於台灣民眾生活的閩南方言在反制“文化台獨”與“教育台獨”、促進兩岸合作交流上就發揮著獨特作用。建議設立閩南方言保護研究機構,開展推動閩南方言使用情況調查、閩南方言典籍、語料庫建設等工作,獎勵支持閩南方言保護工程研究、提升閩南方言傳播能力的各項研究活動。

  第三,大力實施祖地文化入島戰略。閩台民間基層交流既要“引進來”更要“走出去”。要加大祖地文化入島交流力度,創新運作模式和合作機制,有效突破民進黨當局的封鎖限制,推動祖地文化入島活動多元化、精品化、常態化。要系統策劃閩南文化寶島行、客家文化寶島行、媽祖文化寶島行等系列活動,推動祖地文化入島交流向北、中、南部地區全面拓展。要以民間信仰為主線,擴大閩台宮廟往來,以台灣信眾最多的四大民間信仰為基礎,支持開漳聖王、保生大帝神像、媽祖金身經常性入島巡遊活動,用信仰之情延續兩地人緣神緣根脈,貼近台灣最底層的民眾。探索在台出版祖地文化讀物,積極利用閩台圖書出版行業的合作機制,資助一批普及性的祖地文化讀物在台灣出版,並通過宮廟、宗祠、學校等網絡免費發送島內民眾。 

  第四,探索“產官學民”協作機制。當前閩台民間基層交流呈現多領域、多主體、多媒介的互動趨勢,單單依靠政府力量推動遠遠不夠。探索“產官學民”協作機制,在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統籌指導功能的同時,鼓勵社會民間力量參與其中,合力實現閩台民間基層交流量與質的共同提升。一方面發動民間團體承辦對台民間基層交流活動,鼓勵和支持民間各級群團組織、商會、協會等加強同台灣島內各種社團組織的聯絡和協作,擴大閩台民間基層交流。鼓勵台灣同胞加入福建省文化藝術類專業性社團組織、行業協會,參加相關活動。另一方面加強閩台祖地文化研究機構的互動合作,鼓勵兩地研究機構共同開展祖地文化研究,為台灣祖地文化研究機構來閩開展田野調查、學術交流提供資料、資金等支持,促進其發展壯大,使其成為島內傳播推廣祖地文化的中堅力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