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中國需要更加偉大的變革

http://www.CRNTT.com   2008-10-10 10:33:16  


三十年來中國不斷變革
  中評社北京10月10日訊/《21世紀經濟報導》發表社,認爲“中國需要更加偉大的變革”:

  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為主題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正在北京舉行,30年前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就是以農業為突破口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就在本屆會議開幕前一天,中國與全球其他6個主要國家或地區的央行聯手降息,顯見今日之中國已是全球經濟重要一員。在中國改革進入承前啓後的關鍵時刻,遭遇全球性經濟危機,如何作為不僅關系到經濟安危,對於中國社會未來走勢抑或崛起之夢想,也意義重大。

  作為唯一的亞洲國家與歐美央行聯手降息,表達了中國對西方救市的強烈支持,因為中國經濟并未陷入危機,貨幣政策變動反而冒傳遞“經濟不穩定”信息的風險。中國當前所遇難題與西方截然不同,西方金融危機是因美國地產泡沫破裂引發金融信用崩潰與流動性停滯,這打擊了實體經濟與市場信心,反過來促進更大的系統性金融危機的實現,并將危機蔓延到歐洲及至全球。

  受到管制的中國金融市場并未與西方金融體系大規模對接,在資產比例上,幾乎沒有受到次貸及其他衍生品市場危機帶來的損失,信用體系與流動性也無影響,中國理應擔憂出口以及信心下降衝擊實體經濟增長下滑,或引起就業以及信心惡化帶來硬著陸風險。因此,在警惕金融風險的同時,主要任務是維持經濟較快增長,這需要實實在在的拉動力與信心。

  目前,中國經濟短期內面臨快速下降之風險,實質上,中國發展模式在危機之前就遭遇瓶頸,即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增長空間,這是造成中國信心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若要維持增長,必須打開可見可期的增長空間以創造強大的信心,而不是頻繁動用瑣碎的貨幣或者財政政策來阻止經濟下滑,跟隨危機國家救市政策起舞,更會惡化市場信心,自亂陣腳。

  早前為實現可持續發展而進行的“轉型”是一個長期而不能急就的工程,但目前,中國需要盡快宣布或啓動可以立即實施的轉型變革,這不僅是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改革開放30周年後踏上新征程的必然,更是應對全球經濟危機的信心拯救行動。這毫無疑問是一場旗幟鮮明的新的偉大變革,就如30年前的革命性決定一樣。

  與必須依靠新技術革命才有成長空間的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作為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仍然有無與倫比的市場潛力與增長空間。中國發展模式名義上達到增長極限,但是,中國經濟像是懸在空中的一個盒子,中國既可以選擇向下(即解放和發展農村經濟)獲得巨大的增長基礎動力,又可以打破要素壟斷與行業管制獲得向上的成長空間。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將擺脫束縛,釋放更多的市場活力和創新動力,“中國盒子”必將成長為枝繁葉茂的大樹。

  三中全會推動農村土地產權與農村金融發展的改革,將極大的釋放基層的經濟活力,這是一個8億人口的消費市場,并推動中國城市化進程,完全可以消化中國龐大的傳統制造業產能。而創造向上增長的空間,需要立即解除服務業的管制,在危機趨於穩定後盡快實施要素市場化改革,盡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分配正義,迫切改革教育科研體制等。

  當前以農業為主題的三中全會結束後,即將召開以當前經濟形勢為重點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可能更側重技術化的應對危機,從而忽略了釋放市場增長空間的偉大變革,因此,有必要旗幟鮮明并盡快宣布遲早要進行的偉大變革,以鼓舞市場信心。中國經濟面臨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困難,也成為中國加速轉型的積極因素,讓我們解放更多的生產力吧,歷史已經給了中國崛起一個最好的機會,我們有責任創造一個全新的奇跡!

  (來源: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