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十教授救市建議” 的十大硬傷

http://www.CRNTT.com   2008-12-08 06:56:08  


劉紀鵬
  中評社北京12月8日訊/東方早報刊載經濟學博士馬光遠文章指出,針對劉紀鵬教授領銜的十教授上書,其在12月1日的南方都市報發表了《十大專家的建議是救市還是毀市》一文。說實話,其認為“十教授建議”的內容毫無新意,無非是想通過否定股改,限制大小非,設立平准基金,讓政府調控指數,人為推高股市,讓一部分人解套而已。内容如下: 
 
  本不想再多說什麼,但劉紀鵬教授在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中對我的觀點表示了質疑,并發出了當面磋商的邀請。

  鑒於該事件目前已經演化成中國資本市場的公共事件,我作為明確反對“十教授建議”的當事人,於公於私都有回應劉紀鵬教授“面磋”的公共義務。為避免回應變成口水戰,本人只對“建議”不對人,更不會去分析行為人的動機和利益傾向。每一個人不管出於任何動機,都有權就中國資本市場發表自己的意見,但如果文中不得不提到某位教授的名字,那也只是為了說明問題,絕非針對個人。

  考慮到劉紀鵬等教授最近在電視、網絡等媒體圍繞事件發表了不少新看法,我將其視為對該“建議”的有機補充。對於“建議”觀點的對錯,我的上文已經表達得很清楚,沒有任何需要補充的。因此,本文只對“建議”的邏輯問題發表意見。

  通讀“建議”及劉紀鵬教授等的最近發言,我認為,整個“建議”就邏輯而言,至少存在“十大硬傷”,羅列如下并求教於劉紀鵬等教授。

  一、應把振興股市作為擴大內需的切入點。這是“建議”表達的核心觀點,但是我讀了十遍也“十”思不得其解:為什麼不是提高居民收入,不是教育和養老,減輕居民負擔,而恰恰是股市就成了“經濟走向複蘇的關鍵、前提和切入點”的幸運兒呢?

  二、千萬不能錯過第四季度的戰略時機。“建議”有三個地方提到了第四季度的重要性,分別用了“關鍵是不能錯失”、“千方百計”、“一定要”等強調的詞句,可見第四季度確實不能錯過。“建議”說:“關鍵是不要錯失今年四季度戰略時機,錯過這一時機,一旦上市公司年報披露的業績大幅下滑,就會陷於更大的被動,付出更高的代價。”明白了:先把國家資金和股民騙進去,然後等“年報披露的業績大幅下滑”後徹底套牢他們。另外,這不采納倒好,要是采納了,大聲嚷嚷把QFII套進來恐怕不太好。

  三、“70%”與“40%”的數字游戲。“建議”說,中國股市一年來下跌幅度超過70%,遠遠超過美國股市近40%的下跌幅度,股市下跌的主因是內因而不是外因,內因就是“大小非”。這個推斷在邏輯上的毛病很簡單:首先,我們之前從998點到6124點暴漲了多少倍,美國10年股市才漲了多少?怎麼就算減法不算自己的加法呢?其次,在6000點的高峰,我們的市盈率高達87倍,美國市盈率不到25倍,我們遠超日本和我國台灣股市當年泡沫破滅前的市盈率,而他們最終跌幅都在70%,他們也沒有大小非的搗亂,所以暴漲必暴跌。我至今沒有發現一個例外,如果有,十大教授任何一個都可以告訴我。第三,“金磚四國”中的印度、俄羅斯從最高點累積跌幅超過了我們,他們可沒有大小非問題,那他們的“內因”是什麼呢?第四,我們“老八股”都是全流通股,更沒有大小非減持問題,為什麼沒有“八股獨秀”,也跌得面目全非了呢?

  四、“大小非”減持是鬼子悄悄進村。這是劉紀鵬教授在鳳凰衛視節目中的觀點。按照他的說法,進入股市的投資者根本不知道有“大小非”這回事,意即“不明真相的群衆”上當了。不知道股改時那些在媒體上公告的什麼股權說明書之類的信息披露算什麼了,不知道上市公司的基本情況說明算什麼了。這樣的邏輯推論意味著:每一個上市公司都有義務親自告訴每一個要買公司股票的人,某年某月我們要減持。不知道哪位教授可以告訴我操作性。再退一步,如果說真的是投資者上當了,那麼是誰讓投資者上當的?我沒有記錯的話,十大教授中有些人的“黃金十年”說、“萬點論”(這個我就不點家長的名了,誰家的孩子誰帶走)還言猶在耳呢。說萬點的時候,你怎麼就沒考慮過大小非呢。

  五、“大小非”和“大小限”合計高達1.18萬億股。這是典型的中國式“數字恐怖主義”。常識告訴我們,1.18萬億股的量和實際會減持的相差甚遠。況且,中國政府絕對不會把中石油和四大行的股票賣掉。公司的控制權理論也告訴我們,如果沒有一定的股權比例,控制權就可能旁落,這樣一算,真正會流通的又有多少?即使控制權轉移,誰也不會像傻大姐一樣全部在交易所賣掉。其實,國外大多數這樣的轉讓主要是通過并購和大宗交易,而不是在二級市場拋售。可是他們不斷制造輿論,不斷地喊狼來了,不斷地計算,最後導致投資者對數字的非理性恐懼。很顯然,“大小非”徹底被妖魔化,而且通過他們的論調,在普通投資者看來,限制“大小非”合情合理,這樣又給了投資者不可能實現的制度幻想。

  六、一元錢大小非仍然有利可圖。成本論是目前妖魔化“大小非”的最主要理論基礎,成本低也成為限制“大小非”的主要理由。首先我建議各位教授從財務學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大小非”有的被鎖了十多年,十多年前的一元錢是否和現在的一樣?按照成本論,我看比爾·蓋茨在美國、馬雲在香港都得股改,因為他們的成本更低。按照這個邏輯,以後每上市一個就得股改一個,中國股市一日不停,則股改一日不止。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